
本報記者 易博文 熊遠帆
2008年4月,省政府正式批復全省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方案,在全省啟動“三年行動計劃”,擬在2008至2010年間,建設119個 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實現全省縣城以上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
目前,“三年行動計劃”已基本完成,累計完成投資150多億元,119個污水處理項目,已有114個正式運營。
3年前,我省城鎮污水處理率18%,全國倒數第二。現在,污水處理率59.2%,躍居全國第八。
#p#副標題#e# 然而記者采訪中,卻聽到這樣一種擔心,這些污水處理設施運營起來會不會成為一個大“包袱”?
污水處理廠真的會“建得起,開不起”嗎?
污水處理廠將成為一個大“包袱”?
7月19日至8月9日,記者一連采訪了全省各地10多個 污水處理廠,確實聽到了不少“ 污水處理廠將成為一個大‘包袱’”的議論。
沅江市城鎮 污水處理廠,設計處理能力4萬噸/天,一期建成2萬噸/天,采用的建設方式是BOT(建設—運營—轉讓,即投資商出資建設,政府特許其經營一段期限后,資產無償轉讓給政府),去年11月20日開始運營。
7月20日,廠長劉艷軍一邊帶著記者察看設備運行情況,一邊告訴記者:每年運營費用需380萬元,實際收入只有340萬元,已向政府打報告要求增加補助,暫無結果。他一臉無奈地說,最傷腦筋的就是污水處理費的收取,該市有1/3的用水量來自自備水源(單位自己打井或從江河中取水,這部分水未進入自來水管網),這些水的污水處理費沒辦法像自來水一樣隨水費捆綁收取,需一家一家地談,平均每戶要跑40多趟,有的單位他們去了,可人家理都不理,計劃每年征收自備水源污水處理費60萬元,實際征收1/5都不到。
湘陰縣 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2萬噸/天,去年11月28日開始運營,有東西兩條氧化溝。7月22日記者到達該廠時,西氧化溝正在運行,東氧化溝停產改造。綜合管理員王茈怡告訴記者,污水處理費征收0.4元/噸,處理成本卻要0.85元/噸。記者還看到,由于當時 污水處理廠旁邊的白水江水位正處高位,處理過的水需要用提升泵提升到堤外去,這又增加了不少電費。
津市 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2萬噸/天,去年12月12日開始運營。該廠與安鄉縣 污水處理廠共同由一個公司負責運營。7月21日,在該廠,運營部副部長龔德翔對記者叫苦:“ 污水處理廠運營已大半年了,公司還沒有收到一分錢,政府要把代收的污水處理費早點撥付給我們才行啊,不然,怎么支撐得下去?”
采訪中,岳陽市環保局一位負責人向記者透露,岳陽市新建10座 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費撥付情況不理想,多數地方有拖欠現象。
有的市州基層政府負責人還說,建 污水處理廠,已經貸了大筆的錢,還本付息是一個“包袱”,運營起來,財政要不斷地補,就更是一個大“包袱”了。
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最近組織專家,就 污水處理廠運營成本及相關情況,對武岡市、漢壽縣、溆浦縣、古丈縣、安仁縣、江永縣進行了調研。情況顯示:除古丈縣和江永縣外,污水處理費都已按政府要求收到0.8元/噸左右,而污水處理成本為0.98至1.86元/噸,運營起來有缺口,需要政府補貼。
讓 污水處理廠建得起也“開得起”
建 污水處理廠,是一次性投入;運營起來,卻要長期不斷投入,加上建廠貸款資金還本付息,壓力的確比較大。
建得起,開不起,最后污水處理設施“曬太陽”,這樣的事,外省有過不少。
據報道,河南省于2007年底前建成的130個 污水處理廠,全部通過環保驗收,實現穩定運營。但在短短5個月后,就有30個 污水處理廠由于沒有穩定運行受到環保部門通報批評。山東省已建成151個 污水處理廠,有42個運營負荷量偏低。此外,貴州、杭州、昆明都相繼出現過 污水處理廠沒能正常運營問題。
我省也有前車之鑒。在岳陽某市,由于污水處理負荷量偏低,“大馬拉小車”,太費錢,部分污水處理能力曾長期閑置。
“三年行動計劃”一開始就考慮到了運營成本問題,污水處理設施在規模上只適度超前,預留擴建空間,防止盲目建設,貪大求洋。
在沅江市 污水處理廠,記者調閱的7月1日至7月19日數據顯示,日進水都在1.5萬噸以上,已接近滿負荷2萬噸。今后如果超過2萬噸,該廠還有預留的二期項目場地。
津市 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2萬噸/天,進水量已達1.6萬噸/天。
長沙市長善垸 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12萬噸/天,去年4月開始運營至今年7月底,日均處理水量10.52萬噸,建設規模與實際來水量相匹配。
據了解,財政部門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給這項民生工程以巨大支持。150億元設施投資中,首創公司等市場主體投資約40億元,銀行貸款57.8億元,其余投資中,90%由中央和省級財政負擔,只有10%由地方政府自籌。財政補助標準全省平均可達到每新增1萬噸處理能力,補助80萬元,每新增1公里管網,補助40萬元,且開工時就到位50%,力度相當大。此外,在項目用地政策、重點工程政策、招商引資政策等方面,其他部門也都給予了大力支持,極大地減輕了 污水處理廠運營以后的還本付息壓力。
#p#副標題#e# 記者采訪獲悉,就 污水處理廠的運營保障問題,省政府已召開專題會議,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已赴外省調研完畢,擬就我省實際情況,參照外省經驗,出臺相關優惠政策。總的原則是,對縣市區,特別是財政困難地區的污水處理運營費用進行適當補貼。目前,這一政策已處于征求意見階段。
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有關負責人認為,各地之所以對 污水處理廠運營這么擔心,沒經驗,剛剛接手運營工作,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這3年,我省的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奮勇直追,突飛猛進,但新建的這一大批 污水處理廠,接手運營的絕大部分是“新手”,心里沒底,是正常的。運營正常了,情況會改善。
有些 污水處理廠反映已運營幾個月還沒收到污水處理費,對此,這位負責人說,主要原因是項目的廠區、道路、化學試驗室等掃尾工程還沒有全部完工,按合同規定建設完了,錢是肯定會付的。
在完善污水處理收費政策方面,我省也早就作出規定:按照“保本微利”原則,盡快將污水處理費征收標準調整到0.8元/噸左右,形成有利于行業良性發展的價格機制。有關地市也已經或正在著手研究如何解決自備水源污水處理收費問題。
這位負責人說,污水處理對改善百姓生活環境十分必要,只要認真執行好各項政策, 污水處理廠是完全開得起的,目前,我省正對 污水處理廠安裝在線監控系統(已有三分之一的廠完成了安裝),將對 污水處理廠出入水進行24小時動態監控,確保充分發揮 污水處理廠的運行效率,絕不允許偷排,更不允許污水處理設施“曬太陽”。
管不好是“包袱”管得好是財富
污水處理廠開得起還是開不起,與污水處理費征收、政策支持等因素相關; 污水處理廠自身的管理,也是關鍵。一位業內專家告訴記者:同樣一個 污水處理廠, 管不好是“包袱”, 管得好是財富。雖然微利,但是收益穩定。
看好這份收益,在我省開放污水處理這塊公用事業投資領域后,北京首創、廣東海川達、安徽國禎、北京桑德等10多家污水處理公司相繼進入我省,119個 污水處理廠中,70%以上由這些企業采用BOT形式建成。這也說明,盡管目前國家政策對公用事業實行“保本微利”原則,平均利潤率限定在8%-12%范圍內, 污水處理廠還是有投資價值的。首創湖南分公司總經理楊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首創計劃在湖南投資50億元,目前還只投資15億元,對已建成的 污水處理廠,不論大小,隨時準備以TOT(轉讓——運營——轉讓,即購買政府已投資建成的 污水處理廠,特許經營一段期限后,再將資產無償轉讓給政府)形式投資。
楊斌告訴記者,建設轟轟烈烈,運營卻是一個精細活。當前首要的是抓人員培訓,大批新員工上陣,必須盡快實現由外行到內行、由粗放式向精細化管理轉變。這樣可大幅降低運營成本。他說,如果員工業務熟練,能準確地測量進水濃度,及時調整藥物投放量,會節省不少運行費用;設備由專業人員管理,保養維護好,維護成本也要低得多。
不僅是BOT建設的 污水處理廠能運營好,政府自己投資建設的也能運營好。長沙市一、二 污水處理廠,當年都運營得很好。之所以后來采用TOT形式進行了轉讓,是為了及時籌集資金再用于市政建設。長善垸 污水處理廠是目前長沙市唯一由政府建設、運營的 污水處理廠,人員絕大部分都是從長沙市一、二 污水處理廠過來的,有著豐富的運營經驗。8月6日,在該廠,廠長梁軍指著正在運行的污水處理設施告訴記者,處理成本才0.4元/噸(未計算建設成本)。
但也有一絲隱憂。采訪中,不止一個人對記者說,政府建設、運營的 污水處理廠,也應是企業,應當按市場規律運營,就怕變成了一個事業單位,成為安置人員和安放“小金庫”的地方,到時人滿為患,那就肯定會成為一個“包袱”。
河南?。簩ψ詡渌闯硎召M。進一步加強對自備水源用戶抄表、收取環節的監管,提高污水處理費征收率。2007年底前城市規劃區內的自備水源全部納入管理系統。在城市公共供水管網覆蓋范圍內,不再批準新建自備水源。
江西?。簩嵭袃灮蓦妰r。如縣級電網非普工業電價高于省網的非普工業電價,執行省網非普工業電價;如縣級電網非普工業電價低于省網的非普工業電價,執行縣級電網非普工業電價。
青海省:財政給予適當補貼?;I措資金和征收污水處理費不足以補償 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成本,由各州(地、市)、縣財政給予補貼,對財政確有困難的地區,省里給予適當補助。
山西?。汗膭钗鬯赜?。所有城鎮污水處理項目都要根據當地實際,規劃建設污水回用設施,已建成的要逐步進行改造。電力、鋼鐵、化工、建筑施工、園林綠化、市政道路養護、洗車和城市景觀等行業,用水必須使用滿足行業用水水質標準的回用水;鼓勵其他行業使用滿足本行業用水水質標準的回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