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舉行的第八屆官產學研資介互動洽談會環保技術專場上,由深港創新圈資助的近海城市污水處理、赤潮治理等多個項目備受企業關注,東江環保等知名環保公司紛紛要求與技術提供方進行詳細洽談,意欲讓這些“深藏”在實驗室的科研項目走上產業化道路。
產學研資介互動洽談會上集聚了高校、國家重點實驗室、投資機構、中介、產業等資源,希望通過多方推動形成一個從科研到產業化的良好演繹路徑。昨天舉行的環保技術專場由科工貿信委和人居委共同主辦,來自虛擬大學園的廈門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9所院校推介了其在環保產業上的研發成果,吸引了90多家深圳環保企業。據科工貿信委有關負責人介紹,互動會上主要是發布政府在環保方面的資源,院校則進行環保項目的推介,與此同時,環保企業可以告訴科研機構其技術和人才需求,如此形成互動,促進企業與科研機構之間的合作,讓科技資源更好地流動。
在洽談會上,廈門大學的近海城市污水處理、赤潮治理等項目最受追捧。據項目負責人林光輝博士介紹,近海城市污水處理為深港創新圈資助項目,已申請了7至9個專利,目前在大梅沙有一個實驗基地,下一步需要建一個更大規模的中試產品基地,因此必須與企業聯合,這樣才能申請到政府扶持資金。他說:“科研機構與企業聯姻好處多多,一是企業最了解市場,能及時反饋需求指引科研方向,另外,我們也需要企業的資金。今天項目發布后,很多企業都很感興趣,宇星科技的副總裁已經約我下午去他們公司參觀,商談合作事宜。”
東江環保公司的技術總監任玉森告訴記者,企業也希望與科研機構合作,這樣可以顯著降低研發成本,同時還能掌握業內最先進的技術。在昨天的互動會上,東江環保、華大基因等公司均發布了自己的技術合作需求,希望院校為企業解決相關的技術難題,同時希望能與科研機構多交流合作,為科研成果的產業化開辟良機。 (記者 王曉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