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海南省“十一五”規劃建設的25個污水處理項目已有21個建成,目前僅剩4個正在緊張施工并計劃于8月底實現縣縣通水。但記者近日跟隨海南省人大環保世紀行檢查組在為期一周的檢查中發現,海南省污水處理項目存在管網建設滯后、專業管理機構缺乏、污水處理費征繳率偏低等嚴峻問題。
現狀:尚未形成有效減排能力
8月23日,記者跟隨海南省人大環保世紀行檢查組來到海南島西部的昌江黎族自治縣發現,縣污水處理廠已完成廠區土建工程,設備已全部安裝完畢并投入試運營。管網鋪設已完成23公里,自5月30日試運行之日,已累計處理污水123萬噸,平均日處理量為1.8萬噸,為設計日處理能力的60%。
而在地處海南島西南部的東方市檢查時發現,雖然土建及安裝已完成并進入試運行階段,但管網施工進度緩慢,目前管網鋪設僅完成18公里,占38.1%,工程進度滯后。
此外,東方市污水處理廠有關排水管理機構尚未建立,記者在現場發現,剛建好的辦公場所大多門窗緊閉,里面并無工作人員,有關污水處理運行中記錄的臺賬問題也未令檢查組滿意。
無論在海南昌江還是在海南東方,檢查組均發現污水處理廠進水口水體雜質含量不高,水質較清澈,并無污水處理廠本該具有的刺鼻味道。這與常規污水處理廠明顯存在較大出入。據介紹,因雨污未分流,連日大雨致使本該處理的污水混雜了過多的雨水,進口濃度過低。
記者獲悉,海南省大部分市縣污水處理廠存在進水量少、進口濃度低的現象,尚未形成有效減排能力。除海口白沙門二期和三亞紅沙污水處理廠外,其他新建廠進水量均低于要求的60%,進水濃度均在100毫克/升左右,滿足不了減排要求。
原因:雨污不分,管網滯后
存在進水量偏少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市縣原排污口截流駁接工作尚未全部完成。而進水濃度低的主要原因則在于,大部分市縣在新建廠中為節省管網投資及充分利用原城區排水溝渠設計采用截流式合流排水體制,雨污尚未做到完全分流。
缺乏專業的排水管理機構。目前,除海口、三亞、洋浦、陵水、白沙外,其他市縣尚未成立專業排水管理機構,造成新建污水收集管網、中途提升泵站及各類附屬構筑物管理與維護薄弱,影響到日后污水處理廠的正常運營。
污水處理費征繳率偏低。澄邁、屯昌、昌江等市縣的污水處理費征繳率均未達到30%,澄邁、屯昌今年以來只得拿財政資金支付運行費。
據海南省水務廳有關負責人介紹,“十一五”期間,海南省規劃建設的25個污水處理項目,除海口、三亞外,其他市縣污水處理項目業主缺乏專業技術人員、建設經驗不足。
對策:制訂規劃,完善管網
在檢查工作匯報會上,此次環保世紀行第一檢查組組長、海南省人大民族宗教工作委員會主任李永喜指出,各市縣要著力完善污水處理運營后的管理與銜接工作,重點解決好運行機制、管網建設、雨污分流、在線監測等問題,這是有效形成減排能力的關鍵。同時,要成立長久的聯席會議制度,各部門齊抓共管、常抓不懈,才能持之以恒。
檢查組有關成員也指出,海南各市縣要盡快開展《“十二五”排水規劃》編制工作,并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完善管網建設。要盡快成立排水管理機構,確保職責明確、責任到人。
海南省水務廳副廳長邢孔波表示,為解決管網問題,今后2~3年,海南將著重完善配套城區二、三級支管建設,盡快提高城市污水收集率和污水廠運行投產負荷率。
據了解,海南目前還有文昌、老城、三亞海棠灣、荔枝溝4個污水處理廠未完成工程進度,尚未通水。海南省水務廳等相關部門將重點對其進行督察,加快建設進度。(陳祖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