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淝河大張圩段,一個工程項目正建設得如火如荼,且備受期待,因為建成后,它將不僅成為南淝河水質的一個“凈化機”,更將為濱湖濕地森林公園提供源源不斷的清澈“活水”。記者昨日從包河區獲悉,該項目是南淝河旁路多級人工濕地凈化示范工程,預計于4月中旬竣工并開始運行。
南淝河有了“血液凈化機”
據了解,南淝河旁路多級人工濕地凈化示范工程是一個國家級研究課題,由安徽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和中科院南京湖泊研究所共同實施。
“該項目意在探索研究湖泊治理的新方法,與其他一些方法不同,該項目采取了全新的水質凈化方法。”據工程項目經理焦雅平介紹,南淝河旁路多級人工濕地凈化的多級系統,其主體工程包括沉砂池、混凝沉淀系統、氧化塘系統、潛流濕地系統和表面流濕地系統等5個結構單元,“通過不同的層級一步步改造南淝河的水質”。
“這項水質凈化工程就像是南淝河的‘血液凈化機’,它對南淝河原本的劣五類水進行透析、排毒,去除河水中的氮、磷和有機質等污染物。”安徽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教授孫慶業說,除了凈化南淝河水質外,該工程每天將為濱湖濕地森林公園注入1萬到2萬噸經過凈化后的地表四類水,這些經過清潔后的四類水結合公園內已有的溝渠、池塘系統將構建多級人工濕地,進一步對公園內部水系進行升級。
讓濕地公園水“活”起來
據孫慶業介紹,按照相關標準,南淝河一些河段的水質僅為劣五類水,連最基本的農業灌溉、景觀用水標準都達不到,更無法達到人類進行親水活動的要求。“凈化工程可以讓南淝河的水質達到四類水,適用于一般工業用水及人體非直接接觸的娛樂用水。”
“濕地森林公園雖然內部水系較多,但由于處于圩區,較為封閉,在干旱期園內仍可能會面臨缺水的尷尬,而該凈化工程將一解這一尷尬局面。”孫慶業說,在濕地森林公園內部水量不足時,可通過凈化工程每天的凈化水給予補充;當公園內水量充足時,工程將通過動力排澇系統,將經過凈化的地表四類水再次排向南淝河,從而使南淝河整體的水質得到凈化和提升。
“由于該項目選址于包河,這段時間內,包河抽調了精兵強將為項目提供技術等相關服務。”據透露,凈化工程除了具有生態效益、雙向帶動南淝河和濕地森林公園內部水系外,還具有科普教育和游覽觀光價值。“該項目占地約300畝,建成后,我們計劃在周圍種上觀光樹木,希望能打造為一個旅游景點,對游客進行科普教育。目前,該項目的土建工程已經基本結束,將進入設備采購安裝和綠化階段,預計4月中旬,項目竣工并正式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