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東莞召開三防水務工作會議,會上對東莞三防水務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提出要在汛期前、汛期中、汛期后各召開一次定期會商會,綜合研判汛期形勢,提高重大災害預報的準確率和時效性。
記者在會上獲悉,12月前,東莞將全面完成全市水浮蓮清理工作,以免在汛期期間阻礙排站排澇運作,保障水安全。
初次臺風可能6月下旬出現
記者從會上獲悉,截至4月15日,洪水和強風災害隱患共187宗,影響面積32.65萬平方米;今年地質災害隱患點362處,共威脅人口3239人,威脅財產約9473.5萬元。
市三防辦督促鎮街落實災害防御責任人,確保在第一時間可以組織人員財產轉移,將災害損失減少到最少。
會上通報,根據氣象、水文專家分析和預測,2013年東莞氣候依然反常多變,汛期總降雨量偏少,龍舟水為偏輕年景;汛期內降水時空分布不均,可能會出現旱澇互現,較嚴重的局部性洪澇災害仍有可能發生。
根據預測,全年登陸或影響全省的熱帶氣旋約3-4個,其中可能有1個強度較強影響東莞,初臺可能出現在6月下旬,終臺可能出現在9月下旬末;今年東江洪水總趨勢預計比去年有上升,中小流域成災或成大災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前汛期是強對流天氣的多發季節,要注意局地雷電、強降水、瞬時大風和冰雹等災害性天氣的影響。
健全汛期會商機制
東莞每年都要遭受幾次強臺風和暴雨的襲擊,特別是暴雨洪澇屢破極值,由此引發的災情險情時有發生。
會上提出,目前的氣候形勢不僅復雜多變、難以預測,而且其可能造成的侵害和損失也是難以預料的。做好三防工作,必須時刻保持高度警惕,未雨綢繆,綜合應對。
因此,要建立健全研判會商制度,研究啟動應急預案的級別。健全汛期會商機制,汛期前、汛期中、汛期后各召開一次定期會商會,綜合研判汛期形勢。
加快氣象水文海洋觀測站網、預警信息通訊設施和中小型水庫壩前水位自動測報系統建設,實現氣象、水文、水利、電力等方面的信息資源共享,提高重大災害預報的準確率和時效性。
加快公共信息傳播系統建設,確保有關單位和廣大群眾能夠第一時間獲知災害預警信息,及時做好轉移避險和應急準備。
值得一提的是,會上提出,各鎮街、各部門要修訂、完善和細化各類防災抗災預案,逐步形成完整的防汛抗旱預案體系。各鎮街(園區)、村(社區)和水利工程管理單位還需制定相應的“一頁紙預案”。通過劃定危險區域和安全區域,設定臨界雨量或警戒水位,明確預警信號、轉移路線,制定出簡易、實用、可操作性強的預案。
盡快實現水域保潔常態化
近期,全市水域水浮蓮長勢迅猛,水環境惡化,水流阻塞嚴重。特別是在汛期期間,如不及時清理,將阻礙排站排澇運作。但一直以來清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全市水浮蓮的清理機制沒有完全理順,清理資金沒有完全落實,清理工作得不到有效落實。根據會上的分析,東莞河網眾多,相互連通,水浮蓮的清理工作需要全市一盤棋,實行統一清理。但目前因統籌協調不夠,無法形成合力,清理效果還是不理想。同時,部分鎮村對清理水浮蓮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尤其是經濟不寬裕的鎮村,難以投入足夠資金清理河涌水浮蓮。
此外,目前水浮蓮的清理手段比較落后,難以有效阻止水浮蓮的蔓延,特別是在東江水浮蓮泛濫成災時,清理的速度遠遠趕不上水浮蓮的繁殖速度。
記者獲悉,今年內,東莞將對全市水域水浮蓮進行一次全面的清理整治。各鎮街(園區)要按屬地負責原則,確保每年人力、物力、資金到位。要建立全市水域保潔機制,加強水域保潔工作,盡快實現全市水域保潔(含水浮蓮清理)常態化。要通過集中治理與常態保潔,最終使全市水域水浮蓮基本清除,水面環境衛生得到明顯改善,不再出現水浮蓮大規模爆發事件,也不再有因水浮蓮泛濫生長而影響水面景觀、飲用水源水質及水利工程正常運行的現象發生。
市城管局、市水務局和各鎮街(園區)要制定全市水浮蓮清理整治的具體實施方案和工作指引,并對水浮蓮清理工作加強巡查,確保清理單位按照相關規定清理和處置水浮蓮,不造成二次污染。要建立全市水浮蓮清理的考核制度,對水浮蓮清理進行檢查考核,并將清理工作納入全市整治環境衛生明查暗訪和大檢查工作范疇。
會上制定了水浮蓮清理的幾個時間節點:2013年5月要完成全市水浮蓮面積的調研工作,確定水浮蓮清理量;6月要完成水浮蓮清理項目的政府采購工作,確定清理單位;7月要對各自轄區內的河道水域范圍開展一次全面的水浮蓮清理工作,確保清理見成效;12月前要全面完成全市水浮蓮清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