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持續四年干旱,凸顯水利工程的薄弱,水資源制約滇中經濟的發展,越來越明顯。云南省社科院副院長楊福泉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水資源存量漸漸成為一個城市、地區、工程發展建設的重要考量因素。云南連年干旱,應認真考量保持水資源與發展的良性均衡關系。無論是發展產業、城鎮化、旅游、橡膠種植等,都要研究有多少水能支撐其容量,嚴格保護水資源,嚴格控制水資源周圍的開發行為。
水資源與發展應形成良性的均衡關系楊福泉認為,除了在秦光榮文章里所指出的各項未來云南抗旱保水節水的計劃和措施的基礎上,云南各州市縣需要根據各地不同的情況進行更為細致的區域性分析,即除去多年不下雨或雨少等自然原因之外,更細致地分析各地在水源保護、水利設施以及用水節水等方面存在的諸多問題,因為這些問題會有區域性的差別。
在云南連續四年的干旱過程中,以及國內眾多城市供水緊張的情況來看,水資源的存量,也漸漸成為一個城市、地區、工程項目發展的重要考量因素。
楊福泉特別強調,從目前云南干旱導致的水資源的情況看,今后細致考量水資源的存量與地方發展的均衡關系,也成為各地在考慮發展規劃乃至具體的項目實施中一個應該認真考量的重要因素。即要對發展規劃和項目的水需求量進行認真的預研究,形成水資源與發展之間的良性均衡關系。
具體到一個地區,要根據當地情況考慮發展規劃。比如以西雙版納的發展為例,橡膠無疑給本地的經濟特別是民生帶來了巨大的效益,但大家也知道橡膠樹是民間所說的“抽水機”,它對地下水和生物多樣性有很多副作用。所以,如何更科學合理地規劃和控制橡膠的種植面積、有效地推廣有利于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樣性發展的橡膠種植方式,應該是西雙版納未來抗旱保水、科學發展的重要謀劃內容。
增加考量指標:水的承載量近些年,云南經濟發展較快,城市建設的規模也不斷擴大。以昆明為例,從2000年到現在,人口翻了近一倍多,目前昆明人口達到700多萬。近幾年,工程項目建設也集中爆發。這些對水資源的消耗有明顯增加的趨勢。
近幾年,昆明周邊興修水利工程,如清水海工程,牛欄將-滇池補水工程。但是在修建水利工程的同時,也要考慮好其能保證多少年的供水。從水資源的角度,為昆明的進步發展提前規劃好。雖然滇中引水已提上日程,但是那些沒有這種優勢的城市,對于周邊水資源的存量要提前規劃,避免日后受制于水。
楊福泉表示,一個城市的發展,一個大型工程項目的建設,都要考慮到對水的需求量。應該先謀劃好。有些項目經濟效益比較好,但是對水的需求量非常大,短期內會給城市帶來好的經濟效益,但是長期下來則是災難。每一個大型項目的投入使用,先謀劃好,考慮當地水的存在量與工程的需要。
“當我們風調雨順、雨水充沛、水源充足時,可能很少考慮到水的因素,而如今面對四年干旱、嚴重缺水的現實,我們的發展就得多考慮水的因素。跟過去相比,現在城鎮發展、項目建設,對水資源的考量是一項必要做的事。”楊福泉表示,我們有很多推進城鎮化發展的計劃,城鎮化意味著人口的增多、產業的增多,無疑也就有水消耗的增多,所以,這些發展規劃都應該加進一個考量指標:即水的承載量,我們是否會有足夠的水支撐這些項目,如果沒有,就得提前做好調水儲水的準備,或酌情減少高耗水的產業。
云南應學習雨水有效利用技術楊福泉認為,有些項目經濟效益比較好,但可能是對水的需求量非常大,即高耗水。短期內會給城市帶來好的經濟效益,但是長期下來也可能帶來災難。所以,我們每一個大型項目的投入使用,都應該考慮當地水的存在量與工程的均衡關系。按照科學發展的要求,用水要有度,有多少水,辦多少事。
楊福泉認為,目前很多國家已經有充分利用雨水的先進科技技術,云南應該早些學習雨水的有效利用的技術,讓雨水以更有效的方式造福民生。就農業而論,以干旱缺水著稱的以色列而言,有非常出色的農業種植滴灌工程,對于節水是非常有效的。值得我們舉一反三借鑒。
除了水源地本身的保護,還應研究與水源地密切有關的地質水文、森林等,這就意味著水源地的保護可能涉及到更大的范圍,如麗江黑龍潭,其保護范圍就涉及遠離水源地的九子海等地的森林等,因為與黑龍潭水源密切相關。此外,在水源地周圍的各種建筑和開發行為,都應該在調研的基礎上進行嚴格的控制。云南各地應該有更多水源地保護的條例和有操作性的實施細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