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北京市政府批準,北京市水務局、北京市統計局聯合發布了《北京市第一次水務普查公報》。本次普查標準時點為2011年12月31日,時期資料為2011年度。普查主要內容包括河湖基本情況、水利工程基本情況、經濟社會用水情況、河湖開發治理情況、水土保持情況、灌區情況、地下水取水井情況、水務行業能力建設情況、供水設施情況、排水設施情況和水文化遺產情況。本次普查按照“在地原則”,以縣(區)級行政區劃為基本工作單元,采取全面調查、抽樣調查、典型調查和重點調查等多種調查形式進行。國務院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對北京市水務普查成果進行了抽查,綜合結果顯示北京市水務普查數據質量達到預期目標要求。此次水務普查全面摸清了全市水務家底,首次查清我市河流湖泊的基本情況,掌握水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的現狀,摸清經濟社會發展對水資源的需求,為謀劃水務改革與發展提供了更為科學可靠的決策依據。
第一次水務普查的主要成果如下:
一、河湖基本情況
河流。共有流域面積10平方公里及以上河流425條,總長度為6413.72公里;流域面積50平方公里及以上河流108條,總長度為3619.00公里;流域面積100平方公里及以上河流59條,總長度為2712.33公里;流域面積200平方公里及以上河流29條,總長度為1839.36公里;流域面積500平方公里及以上河流13條,總長度為1195.59公里;流域面積1000平方公里及以上河流9條,總長度為973.65公里;流域面積3000平方公里及以上河流2條,總長度為431.66公里。
湖泊。常年水面面積0.10平方公里以上及特殊湖泊41個,水面總面積6.88平方公里,全部為淡水湖。
二、水利工程基本情況
水庫。共有水庫88座,總庫容93.77億立方米。其中:已建水庫87座,總庫容93.75億立方米;在建水庫1座,總庫容0.02億立方米。
水電站。共有水電站61座,裝機容量104.35萬千瓦。其中規模以上水電站(裝機容量≥500千瓦)29座,全部為已建工程,總裝機容量103.73萬千瓦。
水閘。過閘流量1立方米每秒及以上水閘1061座,橡膠壩145座。其中:規模以上水閘(過閘流量≥5立方米每秒)中,已建水閘635座,在建水閘10座;分泄洪閘42座,節制閘406座,排退水閘102座,引進水閘82座,船閘13座。
泵站。共有泵站355座。其中:規模以上泵站(裝機流量≥1立方米每秒或裝機功率≥50千瓦)中,已建泵站75座,在建泵站2座。
堤防。堤防總長度為1545.87公里。其中5級及以上堤防(防洪(潮)[重現期(年)]≥10)工程長度為1407.89公里,全部為已建工程。
塘壩。共有塘壩2766處,總容積9451.24萬立方米。
窖池。共有窖池5075座,總容積27.77萬立方米。
三、經濟社會用水情況
經濟社會年度用水量為35.25億立方米,其中:居民生活用水8.52億立方米,農業用水8.92億立方米,工業用水4.97億立方米,建筑業用水0.33億立方米,第三產業用水6.43億立方米,生態環境用水6.08億立方米。
四、河湖開發治理情況
河湖取水口。共有河湖取水口347個。
地表水水源地。共有地表水水源地12處。
治理保護河流。流域面積10平方公里及以上的425條河流中有防洪任務的河段長度4586.98公里。其中,已治理河段長度1393.91公里,在已治理河段中,治理河段達標長度987.74公里。
五、水土保持情況
土壤侵蝕。土壤侵蝕面積3201.86平方公里,按侵蝕強度分,輕度1746.08平方公里,中度1031.46平方公里,強烈340.64平方公里,極強烈70.12平方公里,劇烈13.56平方公里。
水土保持措施面積。水土保持措施面積為4630平方公里,其中:工程措施553平方公里,植物措施2284平方公里,其他措施1793平方公里。
六、水務行業能力建設情況
水利(務)行政機關及其管理的企(事)單位410個,從業人員17620人,其中:大專及以上學歷人員11793人,高中(中專)及以下學歷人員5827人。
鄉鎮水利管理單位125個,從業人員1319人,其中:具有專業技術職稱的人員316人。
供排水企業104個,從業人員13298人,其中:大專及以上學歷人員6980人,高中(中專)及以下學歷人員6318人。
七、灌區情況
灌溉面積。共有灌溉面積347.89萬畝。其中:耕地灌溉面積231.99萬畝,園林草地等非耕地灌溉面積115.90萬畝。
灌區建設。共有設計灌溉面積30萬畝及以上的灌區1處,灌溉面積55.36萬畝;設計灌溉面積1萬畝(含)~30萬畝的灌區10處,灌溉面積32.89萬畝;50畝(含)~1萬畝的灌區15454處,灌溉面積212.35萬畝。
八、地下水取水井情況
地下水取水井。共有地下水取水井84748眼,其中機電井62645眼(含家用井9917眼),人力井17887眼,廢棄井4216眼。
地下水水源地。共有地下水水源地83處。
九、供水設施情況
城鎮公共供水設施。共有城鎮供水廠40座,公共供水管網總長13370.77公里。
城鎮自建供水設施。共有城鎮自建供水設施4039處,入戶前管網總長4234.29公里。
農村供水設施。共有農村供水設施5582處,其中:集中式供水設施3689處,分散式供水設施1893處。農村供水設施總受益人口685.51萬人,其中:集中式供水設施受益人口684.04萬人,分散式供水設施受益人口1.47萬人。
十、排水設施情況
城鎮排水設施。共有中心城、新城(重點鎮)污水處理廠58座,日處理能力373.5萬立方米;日處理能力大于10噸的污泥處理處置設施6座;中心城、新城(重點鎮)公共排水管網9333.13公里。
農村排水設施。共有鄉鎮污水處理廠44座,日處理能力10.16萬立方米;村級污水處理站1007座,日處理能力14.3萬立方米。
十一、水文化遺產情況
共調查水文化遺產508個,其中工程類水文化遺產297個,管理類水文化遺產211個。
本次普查不僅查清了全市河流水系、水利工程設施、供水設施、排水設施、水務行業能力及水文化遺產的基本情況,而且還應用高新技術,建成了水務普查“一張圖”、“一個庫”、“一套表”和“一個平臺”。從本次普查成果看,水務發展取得巨大成就,基本形成了覆蓋城鄉的安全供水、污水處理、水源保護、安全迎汛、高效用水等水務保障體系。
三年奮斗,全面了解了北京水務發展狀況,普查成果將有利于科學把握水務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有利于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有利于水生態文明建設和城鄉一體化水資源配置,將為美麗首都建設提供支撐和保障。
媒體宣傳要求:
1、要以引導市民增強節水、愛水意識開展成果發布宣傳,按通稿發,不做深入解讀,不做問題分析和負面宣傳。
2、要確保在北京日報上發布答記者問和公報兩項內容(其中公報已經跟日報的專版溝通了,答記者問尚未溝通),在北京電視臺晚6:30的北京新聞上發一條消息,其他市屬媒體由市委宣傳部統一安排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