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次卡通巴會議日前在北京召開,來自美國、英國、瑞士等20余個國家和40余個機構的中外專家齊聚北京,就都市飲用水源地保護、流域生態效益補償和建立伙伴關系等問題展開深入討論,為破解都市飲用水資源問題出謀劃策。
北京林學會是本次大會的主辦方之一,北京林學會秘書長王小平博士表示,以往的水源地保護,林業和水利部門各自為戰。村民為生計在山坡上開荒種地,水利部門在山下修壩攔沙,結果村民年年為生計犯愁,政府年年為旱澇奔走。飲用水源地保護是一個較為復雜的社會問題,涉及政策、資金、技術、管理等方面,需要林水合作,共同應對。希望以本次會議召開為契機,集合中外專家的經驗智慧,共同破解以北京市為代表的我國都市飲用水源地保護難題。
水源地的森林問題在全球日益變暖的背景下,隨著我國城鎮化的不斷加速,都市飲用水資源已成為廣受關注的一個話題。2010年,據國家發改委和水利部統計,我國655個城市中現在有近400個城市缺水,其中約200個城市嚴重缺水。以北京為例,近來人均年可利用水資源量已降到100立方米左右,遠低于人均年1000立方米的國際水緊缺警戒線,北京已成為世界上最缺水的特大城市。
緩解北京的缺水問題,重要的措施之一是保護好水源地。而北京密云水庫水源地面臨著眾多挑戰。例如,密云水庫上游森林大多為中幼齡林,且針葉純林較多。森林以水源涵養為主的生態功能低下,難以滿足水源保護的需要。而且大部分密云水庫集水區在河北省范圍內,沒有河北省的支持,水源地保護也難以實施。
在此背景下,北京市和河北省林業和水利部門合作,通過跨地區、跨部門的方式,來推動水源地的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并采取了很多有效的措施,如京冀合作造林、建立生態效益促進發展機制、實施森林經營、開展小型水體生態恢復、南水北調等。這些項目和政策的實施有效促進了水源地的保護,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北京水資源的緊張狀況。但也面臨著很多問題,如投入(補償)標準如何確定?如何實現水源地可持續性發展?如何在政府投入為主的基礎上加大社會參與程度等。
流域生態效益補償,如何從政府到社會?
水資源由于其特殊屬性,很難通過市場購買的方式實現,因此,只有通過一些創新的機制和模式設計,來實現受益群體對保護者的投入,或損失的機會成本的補償。2012年底,森林趨勢發布《2012年流域補償情況報告》顯示,目前全球有205個針對水資源的流域生態效益補償項目,分布在29個國家,年交易額81.7億美元,其中,一半以上的項目分布在中國(61個)和美國(67個)。
但是,與國外補償項目多靠民間機構運營(企業、NGO、基金會等)不同,中國的補償項目目前多數以政府投入為主。以北京市密云水庫為例,為保證北京飲用水源供給,密云水庫上游河北省犧牲了很多發展機會,如砍樹、采礦、放牧、種水稻、造紙等,并因此形成了一條著名的“環首都貧困帶”。據統計,京冀兩地居民的人均年收入能相差2-3倍。
但如何在單個項目實施的基礎上,總結經驗,實現水源地可持續的發展。需要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的補償標準,使資金使用更有效率,真正實現“誰受益,誰付費”的目標。
因此,會議主辦者——北京林學會和森林趨勢,希望通過本次會議,在引進國內外先進經驗的基礎上,通過流域利益相關方的對話交流,逐步設計符合本地特點的流域補償機制和模式,真正實現流域的可持續利用與保護。
廣泛參與推動都市飲用水源地保護飲用水源地保護涉及的部門、單位眾多。既有政府,也有企業;既有NGO,也有社區居民。因此,多個利益相關方的對話與合作就必不可少。實際上,本次會議的中外參會代表就較好地代表了以上各個群體,通過各位代表從各自不同的政策、技術和管理等視角,共同為密云水庫水源地保護把脈會診,群策群力共同制定科學合理的流域生態效益補償模式。
本次會議的另一大亮點是:由北京林學會首倡并成立了都市飲用水源地保護合作伙伴關系,目前已得到了重慶、深圳、西安、昆明等全國16個大中城市的積極響應。參加城市代表紛紛表示,希望通過參加伙伴關系,加強在技術研究、政策調研和能力建設等領域的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和強強聯合,為政府決策提供充足依據,共同應對都市飲用水源資源問題。
此外,由北京林學會和森林趨勢合作開發的“流域聯絡網”中文版(cn.watershedconnect.org)已于會議期間正式上線。森林趨勢總裁Michael Jenkins先生介紹,該網站是一個綜合性的流域生態補償信息交流平臺,包括新聞發布、項目交流、研究成果共享等多種功能,通過森林趨勢遍及全球的專家和項目網絡,將最新的信息和研究成果,實時呈現給中國業內人士。
最后,王小平博士表示,本次會議結束后,將會認真總結會議成果,并制定有效的工作計劃,希望能在年底的北京“兩會”上提交相關建議,真正實現“為政府決策提供充足依據”的工作目標。
卡通巴會議是由美國環保組織——森林趨勢(Forest Trends)于2000年發起的一個國際學術盛會,其目的是為了在全球范圍內推動建立生態系統服務市場,實現生態系統服務的市場購買和貨幣化。因其首次會議在澳大利亞的卡通巴召開而得名,迄今已在亞洲、美洲、歐洲、大洋洲、非洲的十三個國家召開了共十七次會議,推動了全球生態服務市場化機制的建立與發展,影響力遍及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