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由水利部組織的“防汛備汛行”中央媒體采訪團抵達南寧,在隨后召開的座談會上,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防汛辦主任何治波表示,珠江流域干流控制性工程不足,流域總體防洪能力偏低,目前珠江已建大中型水庫大部分沒有防洪任務,流域大部分地區主要靠單一的堤防防御洪水,一般地區防洪標準僅為10~20年一遇。
記者:近年來,珠江流域洪旱災害特點有哪些?
何治波:珠江流域洪水災害頻繁,尤以中下游和三角洲為甚。2001年郁江大水、2005年和2008年流域大洪水等。洪水出現的機率日漸增大,洪災造成的損失也隨著人口的增加和經濟的發展而日益加重。珠江是熱帶氣旋頻繁登陸的地區,每年5至10月是熱帶氣旋(臺風)高發季節,每年有4-5個熱帶氣旋(臺風)登陸(影響)珠江。在強臺風襲擊下,時而導致暴潮,使珠江三角洲濱海潮區的海堤潰決致災。
記者:截止目前,珠江流域防洪工程建設情況如何?
何治波:近年來,隨著流域重點防洪水庫建成和主要堤防工程達標建設,初步形成了北江、南盤江中上游、韓江和東江堤庫結合的防洪工程體系,北江飛來峽和北江大堤結合可抵御北江300年一遇的洪水,珠江沿岸及三角洲重要堤段可抵御50年一遇的洪水,南寧、柳州、梧州等重點防洪城市基本可抵御50年一遇的洪水。
但從防洪工程體系看,流域干流控制性工程不足,流域總體防洪能力偏低。目前珠江已建大中型水庫大部分沒有防洪任務,西江、韓江等重要干流及郁江、柳江等重要支流一直未能形成完整的堤庫結合的防洪工程體系,流域大部分地區主要靠單一的堤防防御洪水,一般地區防洪標準僅為10~20年一遇,上中游許多縣城甚至不設防,中下游因缺乏流域控制性工程,且洪水歸槽現象嚴重,防洪壓力大。從工程運行狀況看,病險工程和在建工程比較多,防洪壓力大。流域內珠江已建的各類水庫大多建于20世紀50-60年代,工程質量較差,且經過幾十年的運行,工程老化,隱患多,特別是小型水庫安全狀況堪憂。同時,近年來新開工建設和進行除險加固的工程比較多,安全度汛壓力大。
記者:請您介紹下,今年珠江流域降水主要特點及未來旱澇趨勢預測?
何治波:根據氣象、水文部門的長期預測,2013年珠江流域汛期(4~9月)降雨量正常,前汛期(4~6月)、后汛期(7~9月)和主汛期(6~8月)大部分地區降雨量正常。西江、北江及東江可能出現小洪水,但受降雨時空分布不均影響,出現區域、局部性嚴重洪旱災害的可能性較大。2013年登陸珠江的熱帶氣旋個數與常年相當,為5-6個,但初次登陸的時間正常略早(6月下旬),末次登陸的時間正常略晚(10月上旬)。局部地區出現大暴雨洪水的可能性較大。
記者:近年來,珠江流域的防洪難點在哪?
何志波:山地災害是近年來流域防洪的主要難點。珠江流域片地處山區、丘陵地帶,流域各干支流上中游地區普遍存在因局部暴雨引發的山洪、泥石流和滑坡威脅,防御難度大。
記者:6月份,珠江江流域將全面進入主汛期,如何做好今年珠江流域防汛備汛工作?
何志波:
一是及早落實防汛責任。目前,珠江防總和各省(自治區)防指領導成員已調整到位,需要向社會公布的重點防洪城市、重要堤圍、大型及重點中型水庫水電站的防汛責任人名單都已收集完成,并向社會公布。
二是逐步健全防汛指揮組織機構。近年來珠江各省(自治區)不斷加強防汛指揮組織機構的建設,部分省份取得明顯進步。
三是認真做好汛前安全大檢查。今年2月以來,各省(自治區)防指突出抓好了各類工程的汛前安全大檢查工作,其中廣西派了14個工作組、廣東派了10個工作組、海南派了6個工作組,云南省在做好抗大旱工作的同時,也部署開展了汛前安全大檢查工作。
四是修訂完善防汛抗旱各類預案。各省區高度重視防汛抗旱預案制定修編工作,一方面編制了全省(自治區)的防汛、抗旱預案、山洪災害防御應急預案,另一方面水庫、重要堤圍、重點城區的防洪預案也都相應制定完成。
五是加強了防汛隊伍建設和防汛物資的儲備。從檢查情況看,各省(自治區)防汛抗旱隊伍在去年的基礎上又有充實,防汛物資也進行了清理、更新和補充。
在防汛抗旱隊伍方面,珠江流域片內云南、貴州、廣西、廣東、海南、福建等省(自治區)都至少有1支省級防汛應急搶險隊和地市搶險小隊。如,廣東省有12支省級專業搶險隊;福建省已建成1支省級防汛抗旱應急搶險總隊、4支市縣級防汛搶險隊。
在防汛抗旱物資方面,各省(自治區)均按照有關規定對各級防汛抗旱物資倉庫的進行了物資充實和補充,儲備各類物資十多種,包括草袋、麻袋、編織袋、編織布、無紡布、膨脹材料、橡膠子堤、鉛絲網片、鉛絲、樁木、塊石、砂石料、橡皮舟、沖鋒舟、機動船、救生衣、救生圈等。其中,海南小(1)型以上水庫均備有防汛物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