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天無雨,通向河道的雨水管本該“枯水”,但在河西新城河道清淤整治過程中,不少這樣的雨水管口卻源源不斷流出污水來。記者昨天在整治現場獲悉,去年開始實施的河西10條河道水環境整治工程讓原本一批“深藏不露”的排污暗口現了“原形”,通過對這批污水口進行追根溯源,目前大部分河道已完成截污,整個清淤、截污及環境整治工程預計將于7月上旬全部完成。
四成入河涵管是污水管,怡康河23條接入管道有21條在排污
正在進行的河西新城水環境整治工程,主要是對河西中部地區的10條河道進行清淤、截污、引水筑壩及環境提升等。10條河道分別是幸福河、怡康河、向陽河、沙洲東河、沙洲西河、紅旗北河、江東南河、韓二河、朱二河、紅旗河,其中清淤河道總長26.3公里,清淤工程于去年12月中旬開始,共計清除河底淤泥約44萬立方米。
“有的河道已經10年以上沒有清淤,河底的淤泥厚達近兩米,到了夏天從河底直往上冒泡”,在整治工程現場展示的施工照片中,河底淤泥烏黑發亮,堆積足有一人高,“如果不清除這些淤泥,即便引入再多的清水,河西水系的水質還是無法保持潔凈。”
與污泥淤積相比,暗排污水是河道水質又一大“殺手”。相關負責人介紹,清淤過程中,施工單位發現有污水排入河中,致使河道污染“久治不愈”。經過對除韓二河之外的9條河道調查發現,污水管占入河涵管總數的百分比合計達到39.2%,其中,最低的紅旗河這一比例為13.5%,最高的一條怡康河入河雨水管2條,污水管卻多達21條,污水管占比達到91.3%,造成該河道長期黑臭。
追根溯源,部分新建小區、單位等雨污管亂接
找到排污口后,相關部門立即對污水進行了追根溯源。結果發現,包括河西新城部分新建小區,以及金陵中學河西分校、永隆家居等學校、企業都有排污現象。其中排放污水最多的一根管道來自一個小區,一天排污達到2萬噸。
作為新建城區,河西新城新建小區、公共建筑等雨污管道均實行了分開,為何還會出現污水排放現象?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這些污水有的來自未進行雨污分流的片區,有的是私自接污水管偷排,有的則是對雨污管道亂接所致。”
記者詢問一位業內人士得知,目前新建小區周邊一般都有公共污水管和雨水管,小區內部的管道與這些公共管道對接,往往由開發建設單位施工,“有的小區、單位外部管道接上了,內部管道卻是混接的,還有的工地在施工過程中就將污水通過雨水管直排河道,這些都導致了雨水管排污水現象。”
河西新城指揮部和建鄴區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在摸清排污管道及源頭基礎上,目前已經完成了大部分河道的截污工作,對直接排污的,接入市政污水管網;對雨污混接的,進行分流改造;對尚未進行雨污分流的片區,也將加快進行施工。其中截污、清淤兩大工程將于下月全部完成,屆時可望徹底切斷河西主要河道水系污染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