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城內河縱橫交錯,內河治理一直廣為市民所關注。近年來,福州投入大力氣整治內河,一些內河景觀變漂亮了,但一些河道截污后,水質改善仍不明顯。
不少市民疑惑,投入了巨資,為何多條內河完成整治后,河水仍發黑發臭?大家期盼的“清清碧水”,何時能真正實現?有關職能部門又將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對此,福州市建委有關負責人昨日一一回應。
現狀 部分內河,仍發黑發臭
昨日下午,記者實地探訪城區內瀛洲河、龍峰河、樹兜河、白馬河、晉安河、屏東河等多條內河發現,內河河面上并不干凈,漂浮著許多垃圾,有些河段的水比較渾濁。
瀛洲河最為明顯,河面發黑發臭,漂浮著垃圾,河道兩側也能看到垃圾堆。而龍峰河環保路附近的河段,湊近河道能聞到一股異味,河面上漂浮著一些生活垃圾,部分河段較為渾濁。
樹兜河華林路附近河段和屏東河華屏路河段,走近也能聞到一股異味。附近居民王先生說,偶爾有居民會朝河中扔生活垃圾,一到夏天就特別臭。
屏東河觀風亭路河段的水質也十分渾濁,河面上漂浮著一些暗紅色的物質,長達50多米,河面上還有一層油漬。“如果沒有活水,這條河流就更臭了。”家住附近的陳女士說,以前河段更臭,現在整治后,上流有活水放下來,情況已好了許多,要不然,到了夏天,更難以忍受。
說法 28億投入已有效果黑臭因“水動力不足”
許多市民疑惑,為何主城區多條內河已完成整治,水仍很臟?投資70億元,為何還治理不了內河的黑臭問題?對此,福州市建委有關負責人昨日一一做出解釋。
該負責人表示,福州第一批內河整治共涉及75條內河,大部分都已完成截污,但有些河水流動性和更替效果差,容易形成死水,自凈能力不足,一些污染物無法及時代謝、排解,就容易發黑發臭,一到夏天,情況就會更明顯。
該負責人透露,目前類似瀛洲河等存在“水動力不足”的內河,有20多條。
該負責人坦言,70億元只是擬投資的預算,根據審計局的統計,截至目前,福州城區主要內河的整治共投入了28億元,從投入效果上看,沿河兩岸的環境治理都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據了解,福州市內河截污工作,已有效遏制了污水入河的情況,但沿河排污源頭仍沒有得到控制,還有污水通過各種渠道排入內河。下半年,市建委將會同環保、工商等部門,對沿河餐飲、洗車等特殊行業開展專項整治行動。
又黑又臭的瀛洲河成為此次整治的試點河
舉措 瀛洲河等試點水體生態修復
對于已完成截污,但水質改善仍不明顯,市民反響強烈的內河,福州市建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已報市政府同意,今年將首次引進水體生態修復系統,提升內河水質。
第一批開展試點的內河共4條,分別是瀛洲河、廈坊溪、光明港一支河、躍進河。將通過引進“小生態系統”,提高內河水體自凈能力,使水質達到地表V類水標準。
福州市建委有關負責人表示,這些河流最明顯的特征就是“水動力不足”,相當于死水,容易發黑發臭。目前,這些內河已完成了截污,這也是生態修復試點的前提,以保證實施生態修復時,不會有污水排入內河。如果試點工作效果好,將逐步推廣到其他內河。
揭秘 生態修復如何助內河“除臭返清”
據介紹,針對部分內河發黑發臭的現象,福州市建委有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準備通過生態修復手段幫助恢復水體生態系統,從而讓內河達到“除臭返清”的目的。
什么是生態修復手段,如何讓內河“除臭返清”?福州市建委有關負責人介紹,生態修復手段指應用水生動物、水生植物、微生物等各類非常規工程措施,使河道水質逐步改善,水體生態系統逐步恢復。也就是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的生命活動,對水中污染物進行轉移、轉化及降解,從而凈化水體,創造適宜多種生物生息繁衍的環境,重建并恢復水體生態系統。
該負責人介紹,國內一些城市治理內河污染有可供借鑒的經驗,比如上海閔行區的邱涇河治理,就是采用生物生態修復的方法使河水恢復清澈。
征集 全國征集方案,也請市民獻策
目前,試點工作已發布公告,在全國范圍內征集試點承擔單位。福州市建委負責人表示,歡迎市民獻策獻言,對水體生態修復系統提出建議。
“目前,北京、上海、四川等地已有公司報名。”福州市建委有關負責人表示,他們將根據方案的情況和報價進行篩選。
8月1日起生態修復試點工程正式實施。其中,治理期為3至6個月,維持期為1年以上。治理目標為水質指標達到國家規定的地表V類水標準及以上,后期目標要求水質保持穩定,不出現反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