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齊魯晚報》報道,為封井保泉,省城規定6月15日前封閉自備井改接公共供水管網的,免征供水管網建設費。但在具體實施中,由于市政管網不完善,部分小區想搭上這班優惠封閉自備井的車有很大困難。
使用自備井的小區多是村改居的小產權社區,過去喝地下水不花錢,但水質不好,家中都要安裝凈化器,隨著電力設備等費用增長,喝地下水的成本超過了自來水,所以居民都企盼趁早告別自備井。但沒有自來水管網,意味著居民無法告別自備井,同時也意味著保泉工作陷入困境。告別自備井難道真的無解了嗎?
筆者以為,歷史上遺留的欠賬,不能隨便讓市民來償還,相關部門理應積極協調,尋找解決之道。從現實中看,大到小區集中供暖、孩子劃片入學,小到道路井蓋子丟失等,很多難題不是錢的問題,而是執政懶惰與權力不作為的弊病。像蓋佳花園、匯源華庭小區等使用自備井的小區,倘若相關部門能出面關注,拿出統一的解決方案,特事特辦,難題便會找到出口。
今年初,在創建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大會上,市長楊魯豫曾說過,“濟南市要在完成節水保泉任務的同時,保證市民喝上放心水。”可見,節水保泉工作不是將自備井一封了之,還要保障市民的飲用水安全。居民僅僅因配套費用抑或歷史遺留問題而無法喝上自來水,那豈不是保泉工作的失敗嗎?因此,保泉工作是時候創新思路了,理應摒棄刻板思想,多措并舉、靈活運用,保障居民都喝上自來水,而不是一味回避、互相推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