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南方多條河流出現水浮蓮大面積蔓延現象,專家分析稱,我國部分河流水質富營養化現象嚴峻,農村垃圾、農田化肥、污水處理等加劇水體富營養化。
水面如“草地”
在廣東、福建、云南、海南等地,多條河流曾遭受水浮蓮侵襲,部分河段影響航道和附近漁民日常生活。
水浮蓮屬外來水生植物,被引進至我國最初用于喂豬,后來豬很少吃了。水浮蓮大量繁殖,1株水浮蓮在90天內就可繁殖25萬株。
今年3月,廣西龍江河數十公里不同程度變成墨色,從廣西宜州市拉浪水電站向上數公里河段,寬約300多米的河面全部被水浮蓮覆蓋,遠望如草原。附近漁民說,整條河面被水浮蓮覆蓋已持續1個多月,是這一河段遭受水浮蓮蔓延最嚴重的一次。
水浮蓮大面積蔓延后極難治理,用人工打撈或其他方法,不僅繁瑣,且成本高。如使用除草劑,則污染水質。
廣西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喻澤斌說,我國河流水質富營養化逐漸嚴重,水質惡化加劇,是水浮蓮大規模蔓延的重要原因。環保部門檢測數據顯示,一些水浮蓮大規模蔓延的河流中,河水水質富營養化嚴重,氨氮數值往往處于較高數值。
水體富營養業內人士分析,造成南方多條河流水體富營養化,除了傳統工業污水排放,還有農村垃圾污染、河流兩側農田化肥污染、污水處理廠排污等因素。
在廣西宜州市水浮蓮蔓延河段上游,宜州市環保局工作人員發現大片河段被大量塑料袋、青菜葉等農村生活垃圾覆蓋。由于上游沿岸沒有工業企業,初步判斷是農村垃圾導致水質富營養化,引起水浮蓮大面積蔓延。
廣西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專家羅國安說,城鎮垃圾會被轉運,但農村垃圾大多被堆棄在路邊、河邊,大多進行焚燒、填埋,或放任不管,逢大雨或漲大水,垃圾被沖入河中,到枯水季節,河水難以流動,河水富營養化加劇。
喻澤斌說,水浮蓮覆蓋湖面,容易導致水中其他生物無法進行光合作用,無法得到充分空氣與食物,無法維持水中生態平衡,造成水中生物死亡,對一些航運較發達的地方,水浮蓮蔓延容易阻斷航道,影響航運和排泄。
目前,我國多地暫無很好控制水浮蓮生長的辦法,人工或機械打撈的方式“治標不治本。水浮蓮大規模蔓延如同指標,意味著我國許多河流水質富營養化現象趨嚴重。
改善水環境避免水浮蓮'攻城略地’,關鍵是水質好轉。針對水浮蓮蔓延,專家提出幾個避免水體富營養化的建議:
加大建設農村垃圾轉運站力度。建議在沿海地區或城鎮化水平較高地區,采取“村收集、鄉轉運、縣處理”的農村垃圾處理機制,在農村建設各種垃圾堆放點,鄉鎮進行統一轉運,由縣級進行焚燒等方式進行處理;針對城鎮化水平較低的地方,不適宜進行統一收集、轉運和處理,則對垃圾進行分選后,鄉鎮一級可簡易堆肥;農村可結合農村沼氣池推廣,將有害垃圾剔除,其余垃圾進行發酵作為原料。
警惕農村養殖業加劇河流富營養化。很多養豬場建在河邊,以方便豬圈沖洗用水,但容易造成一些河段水質富營養化,農村養殖場的建設地點、污水處理要進行相關限制。
建議調整施肥結構,減少農田肥料污染引起的水體富營養化。農田施氮肥等肥料易隨雨水流入河中,加劇水體富營養化,建議在施肥結構等方面進行調整,增加有機肥施用比例,改善土質促良性循環,引導廣大農民改變施肥方式和用肥結構,農業部門應加強對農民科學施肥的宣傳教育和技術指導,向農民灌輸正確的施肥理念,改變粗放式的施肥方式,并加強對附近河流、飲用水源保護區的保護。
一些地方水浮蓮集中爆發,與一些污水處理廠將未經處理的污水集中排出有關,建議加強污水處理廠的監管力度,完善相關基礎設施,避免生活污水不經處理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