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長沙城市管網排漬能力,在降雨每小時瞬間30毫米至40毫米的時候,基本問題不大。但是超過30毫米就容易出現內澇,主要是城市管網管徑不配套的問題比較突出。”在6月13日舉行的2013年洞庭湖區防汛工作座談會上,長沙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劍飛說。
“排水管網方面主要存在三個問題:老城區排水管網未成體系、新城區排水系統尚未建好、城市排水系統設計重現期較小。”記者從長沙市防汛抗旱指揮部了解到,長沙城區排水系統功能低,易造成地面積水。
“之前,城市小,管網小,城市擴大之后,新城區都是按照大管徑配備的,從大管徑流向小管徑,水走不動,這就容易造成井蓋被沖開。”張劍飛說。據了解,長沙目前存在城區管網新老混雜,標準不一,上下游不匹配,管網不同管段實際輸水能力不匹配,堵點或卡口較多,管網陳舊破損嚴重等現象。尤其是老城區街坊內街,歷史年代久遠,管網標準較低,管網能力嚴重不足,暴雨期間地面積水嚴重。
張劍飛同時指出,重點工程的建設也是造成內漬的原因之一。“地鐵施工或者城市隧道下穿涵閘施工的時候,把原來的管道弄破了,現場臨時加的管道沒有原來的大,不配套,這樣容易造成內漬。”
記者從長沙市防汛抗旱指揮部了解到,此前長沙對城區暴雨漬水點進行過統計。在49處漬水點中,有十余處涉及高鐵、地鐵、城際鐵路建設。還有多處涉及局部管網淤塞問題。“從2009年開始長沙一直在對管網進行疏浚,這兩年情況好了很多,但是也有一些管網到目前還難于疏浚。”張劍飛說。
“根本措施還是排水管網的改造。”記者從長沙市防汛抗旱指揮部了解到,目前,長沙市已對城區49處漬水點均制定了臨時度汛預案。主要措施包括下大雨時派人守點,準備抽水機抽水;修建臨時排水管網;打開井蓋現場值守;開挖臨時邊溝等。對重點降雨時段重點防守地段落實專人值班值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