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道,在安徽省六安市,人人都知道淠河,沿岸高樓林立,樹木郁郁蔥蔥,河水清澈。但是很少人知道還有一條大雁河隱藏在鬧市區中。大雁河長約四五公里,河里充斥著灰綠色的泥漿,灰黑色的河水夾雜著垃圾、糞便從南向北流去。
最讓沿岸居民無法忍受的是,從90年代開始,每逢大暴雨,河水便沖進居民家中,留下垃圾、淤泥和久久不散的臭味。為什么這樣的日子會持續20多年?
從六安市球拍廣場的一條岔道走進去,遠遠地就能聞到一股惡臭味。這里是大雁河的中游。河水呈灰黑色,非常淺,大概一腳深。河道兩側布滿了排污的管道,時不時地就能看到污水從管道中流出。
公共廁所也建在河道旁,糞便直接排入河中。河面上飄著零散的垃圾袋、方便面盒等。夏天是沿岸居民最難熬的季節。居民江世沛告訴記者,這里流傳著一句俗語,“七下八上,九掃尾”。
江世沛:漲水的時候,就是七月下旬,八月上旬,九月掃尾。三個月時間。
這三個月是六安市的暴雨時節,雨來勢兇猛,半個小時大雁河的河水就溢出河堤,沖進周圍居民家中。
江世沛:退水之后,淤泥搞不掉,淤泥都有這么厚,拿水沖,沖掉了之后,那臭氣至少兩個月才能散去。漲水,蛇、蜈蚣、螞蝗都進來。
為了防止臭水淹,江先生家中的衣柜下層都不敢放東西,冰箱架在木板上,高出地面30厘米。快到雨季了,江先生早早買好了滅蟲劑,準備好了鐵皮擋板。
江世沛:買84消毒液,滅蟲劑,剛剛買的。我們天天晚上看天氣預報,一下大雨我們就要做好心理準備了。
記者:盆都是鏟泥的嗎?
江世沛:是的。你看這是鐵皮擋板,家家都有,擋泥擋臟東西,能擋一部分吧。
離河水20米遠的住戶也無法幸免。周圍居民告訴記者,胡同里、街道上一片汪洋,最深的水域能漫過一個人。
居民:晚上打雷了,我們就不敢睡覺,看見水大了,我們就出去了。不敢在家呆著。街上都是水,最深的地方有一個人高。有兩回消防隊來人。
記者在現場看到,家家戶戶外墻上都留有水印,有的發綠,有的發黑,大概有膝蓋那么高。
市民陳永年曾在六安城市管理局管理委員會主任崗位上工作了15年,主管城市環境衛生等方面,他告訴記者,受淹居民 有1400多戶,其中,最嚴重的地段有500多戶。前幾年還淹死過人。他從1992年開始,就不斷地向上級反映情況。市政府也采取了一些治理方案。
陳永年:采取一些措施,派打撈的、管理的,一年派一次來清撈的,修水站的。修(河)修了一段,大概有四五百米遠,但是河還是在。它是這么樣修法的,微修。
記者發現,至少從2003年到2010年之間,六安市政府工作報告中,五次提及了大雁河治理相關內容,但是并沒有發布詳細的治理方案。
2011年,六安市出臺了第二個六安中心城市建設重點工程三年計劃,計劃從2011年到2013年積極推進大雁河、蘇大堰等城區水系治理和污水管網建設。六安住建委的多位官員都曾公開對媒體表示,預計到2012年底,大雁河治理工程可基本完成。
2012年來了,沿岸居民盼來了蘇大堰、大雁河,兩河綜合治理工程的開工啟動。但被淹情況最嚴重的河段居民并沒有等來開工的消息。根據六安市重點辦公開表示,綜合治理工程總投資3.8億,預計2014年底就將竣工。
現在,又到了一年的雨季,大雁河中段還沒看到治理工程動工的跡象。記者以居民的身份詢問“兩河”綜合治理項目指揮部副指揮長、城管局副局長韓勤,他給出的答復是又推遲了一年,說要到2015年才能完成治理。
韓勤:9月份拆遷,到后年年底,也就是2015年全部完工。球拍西路、民安巷等地區要等待拆遷,但是什么時候拆我也拿不準。
又到了一年臭水漫家園的時節。江先生得知了現在的竣工時間,并不吃驚,他說,每次去問,得到的答案都是馬上要治了。沿岸的居民就是這樣守著大雁河過了三年又三年。
江世沛:每次他就這樣慢慢拖,春節去問,他講馬上夏天了,秋天就干了,秋天去問,說冬天干。冬天去問,說過了年的。馬上過了年,就干。就是這樣,一年一年就是這樣推呀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