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正視問題是解決問題的前提,官方態度的轉變是可喜的;水污染問題已關乎生命,在相互指責下,不如相互協力下,前行。
環保部承認,全國地下水只有11.85%優良。2012年,在全國198個地市級行政區、4929個監測點所開展的地下水水質監測中,一半多監測點水質較差或極差,呈良好級和較好級的監測點分別占27.3% 和3.6 %, 水質呈優良級的監測點僅11.8%。環保部于6月4日發布的《2012中國環境狀況公報》(簡稱《公報》)披露了以上數據。
2013年初各地開始的“邀請環保局長下河游泳”活動,將全民抵抗水污染的情緒點燃。因為河流污染,而政府官員無所作為,一些居民邀請官員下河游泳,以促使官員重視水污染。但沒有官員敢接受邀請。此起彼伏的“游泳”邀請,反映了中國水污染的嚴峻現實。但《公報》敘述概括模糊,又沒有詳細的解釋,并不能清晰反映當前中國水質問題的嚴重性。
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院長馬中認為,淡水環境并無改觀,而地下水呈現水質惡化、污染加重的趨勢。上周,馬中在中外對話2013“中國最佳環境報道獎”研討會上說:“中國80%的城市要喝地下水,而57%的地下水是不能喝的,喝的肯定是污染的水。”
更大的問題在于,公眾對污染的狀況并不清楚,也沒有確切正式的信息源。
公報顯示,中國西部和西北部地區的河流大多水質優良,東部地區以海河、淮河、松花江等工業和城市分布較多的河流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公報稱:中國的五大湖泊中,海河為中度污染,三個為輕度污染。
馬中認為,對“輕度”、“中度”的劃分標準,應該說明其具體指標,例如某類水質的水占河段的百分比。他發問,“海河劣五類水的河段占40%,這怎么還可能是中度污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