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晚18時,由于房屋拆遷施工不慎,導致清城區附城連發十巷一供水管道發生嚴重爆漏,東城街蓮塘片區供水中斷約18小時,2萬多用戶無水可用,此次停水時間為清遠史上最長。這是自去年以來城區接連發生施工不當造成大面積停水的事件重演,因而再次受到了市民的普遍關注和陣陣熱議。
盤點一下歷次城區突發大面積停水事故,很多都是因為施工不當!
當第一次聽到因施工使水管破裂而停水時,我們可能會想,這可能是意外,但市區頻頻因施工不善而使水管破裂造成全城突然大面積停水,大家心里也會打上幾個沉重的問號。
實際上,因施工不當造成的停水已經成為停水的重要原因之一。據了解,近年來清遠市區因為施工不當發生的停水事故超過100多起,幾乎每周一起。
這無可辯駁地證明,事件的發生絕對不是偶然,也從另一方面反映出市區看不見“地下工程”管理的混亂和缺失!
城市地下管網是一個極其復雜龐大的系統,有關排水、煤氣、電力、熱力、通信等等,涉及到眾多單位和部門,另外地下管網的深淺不一,材料不同,年代不同,歸屬不同,有些管網數據早已丟失,要將這些管網地圖和數據準確地測量出來,并進行存檔決非易事。
經過多年的建設與發展,清遠市區如今也開始有了“都市”的味道,城市形象之變有目共睹,甚至吸引了不少珠三角客商前來買房或投資建廠。但廣大市民最不滿意的是“地下工程”的脆弱,最怕管網又因為“不慎”被挖爆或者突降大雨再現“水浸街”。看似“現代化”的城市,在一場場突發事件面前現出原形,使城市建設管理的嚴重滯后暴露無遺。
高樓大廈林立,城市地下毛細血管卻不堪重負;重地表輕地下,表面的光鮮遮掩不住“地下工程”的暗淡無光,以至于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每一條地下管網出現問題,都要將街道像拉鎖一樣重復挖開施工。
筆者認為,城市建設最重要的是對地下和地上同時規劃,特別是要注意統一規劃統籌地下供水、供電、供熱、供氣、通訊等管網線路,實現城市排水、電力、信息等各種管線合一,構成以共同管溝為平臺的管線敷設系統。與此同時,要注意對“地下管網工程”進行統一歸檔,并繪制出“地下管網規劃示意圖”,這樣既可實現對地下管網的應知盡知,又可有效避免對路面的“開膛破肚”和對地下管網的誤挖。
大面積停水事件再次向城市建設管理者敲響警鐘,衡量一座城市的形象和實力,不能只看外表,更要看內在。因此,城市建設和管理更多的是要“先地下,后地上”,要從看不見的地方做起,切實履行起為民生福祉、為城市擔當的歷史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