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湖北廣水市人大常委會召開全市飲用水安全保障專題詢問動員會。這不僅標志著該市人大開展的首次專題詢問工作正式啟動,而且標志著該市人大實施的保障飲水安全“兩步走”戰略邁入第兩步。
廣水市地處湖北省北部偏東,位于長江、淮河流域之間,是一個封閉性流域,境內百川皆為源頭,無一客水入境,年人均水資源量1000立方米,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50%,全省平均水平的63.5%,屬于資源性缺水地區。2010年8月以來,該市遭受特大干旱,連續三年的自然災害,更是雪上加霜,全市8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的水量嚴重不足、水質急劇下降。一時間,無水可飲、無干凈水可飲的問題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三年內人大代表聯名提出的有關保障飲水安全的建議達到8件。為此,新一屆市人大常委會把保障飲用水安全列為監督重點,立足市情,決定用兩年時間、分“兩步走”,對飲用水安全保障工作開展監督,分步解決群眾飲水安全保障中的水量和水質問題。
未雨綢繆 確保生命之水長流面對持續干旱的嚴峻形勢,市人大常委會果斷決定把保障群眾有水吃問題列入2012年監督計劃。新年伊始,就組織部分常委會委員和人大代表奔赴應山、廣水兩個城區的飲用水水源地霞家河、飛沙河、許家沖三大水庫,實地察看水情。3月份,常委會會議聽取和審議了市政府關于飲用水安全保障的專項工作報告。針對霞家河庫存水量嚴重不足,廣水城區已經出現隔天供水的局面,東部三個鄉鎮共16萬人面臨無水可飲的危機,常委會組成人員建議市政府及相關部門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保護措施,加強節水宣傳,消除群眾恐慌,確保社會穩定;要求把保障群眾飲水安全作為一項政治任務,提前做好應急預案,千方百計保供水。7月份,常委會又結合重點代表建議辦理工作,對飲用水安全保障工作進行了再督辦,要求政府不等不靠,盡快實施應、廣兩城同網供水工程,確保春節前兩個城區能夠并網,實現由應山城區向廣水城區送水。
市政府及相關部門積極采納人大建議,在財力十分困難的情況下,籌資3150萬元,上半年啟動了城區應急供水一、二期工程,鋪設供水管道24公里,實現城鄉供水管網對接,緩解了城區居民生活用水壓力。隨著旱情的加劇,廣水城區居民生活用水告急, 9月份又籌資7800萬元,緊急啟動應急供水三期工程,全力推進兩城同網供水。該工程設計工期18個月,經過水利部門日夜奮戰三個半月,2013年1月9日工程全線貫通,創造了水利工程建設的“廣水速度”,確保了廣水城區供水安全。
一心為民 確保生命之水常清“今年,市人大常委會在聽取和審議法定專項工作報告、做好經常性工作的基礎上,將著重抓好飲用水安全保障專題詢問、代表建議辦理專題詢問、工作評議三項監督工作,傾力保障群眾飲有凈水、食有美食、病有良醫、住有宜居。”2013年1月17日,在市七屆人大二次會議上,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周新華向全市人大代表報告工作時莊嚴承諾。
為組織好飲用水安全保障專題詢問工作,切實提高全市飲用水質量,市人大常委會多次召開主任會議進行專題研究,制定了《關于對全市飲用水安全保障工作開展專題詢問的實施方案》。按照方案,本次專題詢問6月中旬正式啟動,歷時半年,分準備、調研、詢問、溝通、整改五個階段,主要圍繞水源地保護、城市供水工程建設和管理、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及資金使用、水污染防治、農村面源污染防治、水質監測六個方面展開。根據詢問的范圍和內容,常委會成立水源地保護、城市飲水、農村飲水、農村面源污染和水污染防治、水質監測五個專題調研組,分別組織部分常委會委員、人大代表和相關專家及工程技術人員廣泛開展大調研活動。
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明社民在動員講話中強調,這次專題詢問,要通過“五個搞清”,達到“五個推動”,實現“四個目標”,即:搞清相關部門、鄉鎮、企業在保障飲用水安全中所擔負的職責,搞清當前飲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存在的突出問題,搞清飲用水水質的真實情況,搞清近兩年城市供水、農村飲水、水污染防治三大工程的建設情況,搞清廣大代表、群眾對飲水安全還有哪些突出反映;推動“兩法一標準”(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貫徹實施,推動城鄉供水管網建設,推動綜合護水治水工作,推動水污染防治工作,推動飲用水質量明顯提高;實現水法觀念普遍增強,飲用水安全保障管控機制基本完善,飲用水質量基本達標,人民群眾比較滿意。要求市政府及相關部門增強保障飲用水安全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把人大專題詢問當作促進工作的戰場、改進工作的賽場、檢驗工作的考場,盡早謀劃,扎實做好相關準備工作,確保交出一份讓代表、群眾、社會滿意的答卷。
動員會后,調研組的全體成員開展了集中培訓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