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沖廁所的水凈化后用來飲用?這聽起來有點讓人難以接受。但這正是美國水環境領域里最熱門的討論,也是水環境專家們在污水凈化系統上的終極夢想。
據美國《華盛頓觀察》周刊報道,前不久,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奧蘭多市的水環境協會會議上,2萬多名水環境領域專家齊聚一堂。他們一致認為,凈化廁所污水使之成為日常飲用水的想法非常可行,盡管這項工程的花費不算便宜,但是它可以緩解未來嚴重的水資源短缺問題。然而,面對這項全新工程,困擾專家們的不是技術層面的問題,而是人們能否從心里上接受“喝廁所凈化水”的想法。
“‘我不想喝馬桶里的水!’一個家庭主婦這樣告訴我。”加利福尼亞州過濾系統制造商Amiad公司市場營銷副總裁吉姆•勞里亞(Jim Lauria)在大會上說,“這反映了未來消費者們的普遍心理,同時,也給我們在技術上的進一步探索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日前,《奧蘭多前哨報》(Orlando Sentinel)進行的調查----“你會喝經過處理的污水嗎?”,結果顯示,在參與的254人中,有64.6%的人說,“決不可能!如果處理過程中出現什么問題,誰知道會有怎樣的臟東西融入水中。”只有21.7%的人“愿意嘗試”,還有8.3%的人說“可以,只要我不知道水的來源。”
可見,凈化人們心中的“污水”是擺在專家們面前的一項艱巨任務。在大會上,一些專家指出,一旦“從廁所到水龍頭”(Toilet-to-tap)這個概念有待成為現實,一定要避免再使用這種叫法。”
在可循環的污水用于非飲用水的行業上,美國已經有數十年的成就,比如用于農業灌溉和美化環境。技術固然不成問題,唯有讓人們更好地接受“飲用廁所凈化水”這個概念,這個終極夢想才能在技術的支持下盡早成為現實。(張瑤,《華盛頓觀察》2009年第3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