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陽市雙清區化工廠污染問題經過媒體發布、公益人士轉發、網友關注、環保廳官員介入、當地環保部門整治、微博回應等過程,5個小時內解決了兩年也沒能解決的環境問題。這看似奇跡背后,實質說明了一個問題:只有治污更加公開透明環保才有出路。
治污更加公開透明,將有效打破排污和治污之間長期形成的 “默契”。有公益人士認為,兩年關不了排污企業,實際是個普遍現象。一些地方政府和當地排污企業關系曖昧,硬不起來,不能依法制止排污,而外界的關注,可以打破這個封閉體系,打破舊的平衡。當環境污染問題更加公開透明,當更多民眾了解真相、參與監督,便會形成壓力,這樣的事情,最經不起公開,公開了問題就能更好地得到徹底解決。
治污更加公開透明,將會打消環保部門治污顧慮和種種有形或無形的阻力。一些環保官員不愿對舊的污染源停產治理,怕影響當地企業生產,影響地方稅收水平;對于新入駐的企業怕影響當地招商引資,于是在選址、環境評估等方面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當治污更加公開透明,參與環保監督的力量足夠大,別說想為污染項目和污染企業開 “綠燈”,就是想敷衍了事都寸步難行。
治污更加公開透明,將有助于建立環境保護長效機制。對環境違法的寬容就是對環境的犯罪,對待環境違法毫不客氣,除了政府的治污決心,民眾也要行動起來,舉報違法事實,依法監督,上下互動,官民合作,就可以建立長效機制。換句話說,民眾參與就是長效機制。有了人民的支持和關注,環保部門就有了很多的支撐,治污就可立竿見影;有了人民的持續支持和關注,環保工作就會形成良性互動。
治污更加公開透明,將是環保工作出路所在。治污更加公開透明,其實質就是讓民眾參與環境監督。公益名人鄧飛坦言:一個號稱兩年都沒有解決的事情,在幾個小時里解決,不是我有多厲害、多有影響力,是這種事情經不起公開,公開了問題就能更好地得到徹底解決。因為它是違法的,它貌似強大,卻太虛弱,一碰它就倒。民眾應該繼續行動起來,積極和環保部門互動起來,舉報違法排污企業,依法參與監督,官民合作,我們的環境就會發生根本性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