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市民在玄武湖畔看到一些死魚漂至岸邊,其中不乏白魚和黃鱔。據了解,漂浮死魚的湖段是花卉園至情侶園一帶,而湖中死魚數量大概有十多條。玄武湖再度漂浮起死魚,令市民揪心。玄武湖水質是否變壞了?
現場
在太陽宮附近的湖段,記者看到了兩條已翻著白眼的白魚,以及一條死在岸邊的黃鱔。據目擊的市民反映,這一帶湖岸邊死魚數量大概有十多條。一位正散步的老大爺向記者透露了他的擔憂。他表示小魚死亡可能跟水質有關,因為小魚在生長過程中會比較敏感,對水質的要求較高。較多小魚的死亡,是否意味著玄武湖水質出了問題?
猜想一
愛心放生讓黃鱔等
成“不速之客”
記者隨即向玄武湖管理方反映了該情況,園區管理方表示,為了抑制湖中水草瘋長的現象,每逢冬春之際,園區都會投放白魚和花鰱魚,目前湖中主要也就是這兩種魚。
那為何玄武湖中會出現黃鱔呢?對此,景區管理方也表示無奈。據負責人推測,這條“來歷不明”的黃鱔很有可能是市民放生的。近年來不少市民都將玄武湖視作“放生寶地”,將烏龜、蝦類甚至寵物金魚放入湖中。但這些“有愛心”的放生行為并不受到景區的鼓勵,負責人表示,比如這條黃鱔,可能身上原本就有傷口,進入新環境后,難以適應,故存活率大大下降。
景區管理方認為,湖中出現死魚,并不能以偏概全地將責任歸于水質,很可能是被放生魚本身的問題。
玄武湖景區管理方向市民呼吁,希望大家最好不要隨意在湖中“放生”,尤其不要放生不健康的生物,以及會破壞玄武湖生物鏈的外來物種,比如巴西龜、黑魚等。
猜想二
湖水附近的污水口
是“罪魁禍首”?
說起漂浮死魚的那處湖段,玄武湖管理方并不陌生,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早前就發現在太陽宮附近有一處污水口,而其中流淌的污水就源源不斷地流進了玄武湖里。
“走近就能聞到臭味,這對玄武湖景觀、湖水,肯定都有影響。”附近市民告訴記者,這一污水口由來已久,對附近環境乃至景區環境都造成了影響。市民由此也推測,該湖段之所以成為死魚“高發段”,很可能和這處污水口有關。
玄武湖景區管理方向記者表示,這處污水口并不是屬于景區的,玄武湖景區內已完成雨污分流的綜合整治,所以不存在污水口,管理方推測這一污水口屬市政部門管理。
玄武湖管理方還向市民呼吁,希望大家珍惜景區環境,不要隨手丟棄垃圾,影響景區環境及玄武湖水質。
猜想三
防汛期間“體質弱”
的魚死亡屬正常
景區管理方還向記者表示,目前南京剛出梅雨季,玄武湖正值防汛期,在此期間,玄武湖水位降低了40~50厘米,水中氣壓也有所降低,湖水中的含氧量不足,這就對魚類的存活造成了影響。
景區負責人告訴記者,每逢汛期時節,湖中就會出現死魚增多的情況,這和水質無關,主要是因為汛期的特殊環境對魚類生存造成了威脅,其中“體質較弱”,或本身有些疾病的魚類,就會“難逃此劫”。
每逢冬春交替之際,玄武湖景區就會在湖中投放大量魚苗,去年玄武湖就已投放25萬尾。“相較龐大的基數,景區在防汛期,每天死亡十多條魚,仍屬正常范圍。”景區工作人員葛先生表示,從生物鏈角度來說,“優勝劣汰”也是自然規律。
景區管理方介紹,在防汛期間,沒有辦法避免湖中魚類的正常死亡。他們一直對湖水水質給予關注,目前沒有其他跡象表明,湖中死魚現象與水質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