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武漢市環境監測中心8月上旬長江水監測結果出爐:經多日檢測,6個飲用水水源地水質100%達標。這一結果是如何出爐的?此次水樣采集時,記者獨家跟隨監測人員打探得知:一瓢長江水要成為市民喝的飲用水,竟要闖過62道監測關。
此次水樣采集于8月5日進行。當日上午,市環境監測中心工程師梅濤和兩名搭檔登上水文船駛入長江。每月上旬,武漢市均會對長江武漢段和沿途6個市級飲用水水源地進行水質監測。“長江武漢段有140多公里。取樣需要兩天,第一天去上游取水,第二天往中下游走”。
在平湖門水廠取水點,記者看到,取水器械“鉛魚”從江中表層取水,然后灌入褐色瓶中。“要避光,避免發生物質變化”。在楊泗港斷面,取水較復雜,要在江左岸、江右岸、江心等3個方位的水面和水下半米處采集6種水樣,裝進6個不同的瓶子中。把江水取上來后,梅濤急忙將便攜式儀器放入水中測水溫、pH值、電導率和溶解氧。同樣的步驟在沌口水廠、白沙洲水廠等取水點重復進行。兩天下來,采集的水樣被裝滿150個容器。
每瓶水樣都要過62道監測關,包括大腸桿菌、pH值、有機物質等,全部指標合格才能判定“達標”。碰到檢測數值兩次異常,監測人員還會第二次取水樣送檢。每年,6個水源地還會進行一次108個監測項目的全面“體檢”。
從事長江水采樣21年的梅濤說,近年江邊污水處理廠越建越多,截污取得進展,上游的三峽大壩又阻攔了部分泥沙沖來武漢,長江武漢段水質變好了,去年水質達標率100%,并且近5年都保持在Ⅱ類,全部符合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