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零時,分別位于城東部和西北部的兩座水廠——孫河水廠和309水廠正式竣工通水。水廠出水口,甘洌的清泉奔騰著涌出,通過泵站流入市政供水管網。從這一刻起,本市將再增18萬立方米的日供水能力,為暑熱中的北京“解渴”。
“袖珍”水廠9個月建成
還沒走進309水廠制水車間,水泵電機的轟鳴聲早已入耳。從外觀看,這座水廠最大的特點就是小。工作人員告訴記者:“309水廠占地只有1.2萬平方米,僅為常規水廠的四分之一。而其投資額也只有同等規模和工藝水廠的三分之一。”
據介紹,309水廠利用了第三水廠一座水源井的原有用地,新建了超濾膜處理車間、清水池、配水泵房及188米供水管線,并對原有取水泵房進行了升級改造。建成后的309水廠將以南水北調進水段干渠的地表水為水源,具備處理復雜水質原水的能力。
新建309水廠總投資1億余元,建設時間僅用了9個月,而孫河水廠總投資僅8000余萬元,但兩個水廠的新增供水量卻相當于一座中型水廠。新建一座同等能力的水廠,所需投資大約要在此基礎上翻幾番,不僅選址難,建設周期也要更長,不可能這么及時地為北京“解渴”。
首用專利工藝制水3
09水廠負責人告訴記者,雖然廠區“袖珍”,但廠內工藝卻是國際國內首創的。在水廠制水車間,首次將傳統的澄清技術與超濾膜凈水技術進行集成。12個濾膜池集中了常規處理、深度處理和膜過濾三代水處理技術。這項專利水處理工藝大大提高了水處理效率,確保了水質安全。
“除了常規的制水工藝,我們還增加了膜過濾工藝。”水廠技術負責人何華說,膜過濾就是把水分子“擠”過細如發絲的超濾膜絲,而水中的雜質則由于體積相對較大,會被“卡”在膜絲縫隙中,而更清亮的水則透過膜絲流入下一道工序。
技術人員告訴記者,超濾膜制水工藝專門應對長距離輸送原水,水質復雜和不確定性的情況,今后接收南水北調中線來水的郭公莊水廠也將大規模應用超濾膜制水工藝,確保本市自來水安全。超濾膜制水中產生的廢水將通過專用管線輸往第三水廠重新利用,提高原水利用率。
新增供水可供180萬人飲用
據介紹,309水廠和孫河水廠分別為本市城區兩大主力水廠——第三水廠和第八水廠的應急改擴建工程,這兩座水廠的日供水能力約占城區總供水能力的30%。
北京自來水集團新聞發言人梁麗說,第三水廠是北京唯一一座同時具備地下水和地表水處理功能的現代化大型水廠,309水廠建成后,第三水廠日供水能力由40萬立方米增加到48萬立方米。第八水廠是北京最大的地下水廠,孫河水廠建成后,第八水廠日供水能力由48萬立方米增加到58萬立方米。據測算,兩座水廠每天新增的18萬立方米供水量,相當于180萬人1天的用水量。
隨著北京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城區用水需求不斷提高。今年7月,市區供水量三次突破京城百年供水史的新高,最高日供水量已達到294.1萬立方米,超過270萬立方米高位運行的天數達到18天。兩座水廠改擴建工程完工后,本市城區日供水能力達到318萬立方米,供水安全保障度進一步提升。由于兩座新水廠分別位于城區的東部和西部,城區水廠布局進一步優化,對緩解今明兩年城區高峰供水需求壓力具有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