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葦隨風搖曳,水面碧波漣漪,白鷺結隊翱翔……雖是炎炎夏日,石臼漾水源生態濕地卻依然給人一種春天萬物蓬勃生長的喜悅。“濕地不僅讓我們的生態環境改善了,進來的水經過蜿蜒曲折的沉淀凈化,也比之前干凈了許多!”市民王先生去石臼漾水廠參觀過,對濕地的凈化功能印象深刻。治水,既要治好河道水,更要保障飲用水。在這場治水攻堅戰中,嘉興充分發揮生態濕地的凈化功能,創新打造雙水源工程,組織督查全市水域,全力保護飲用水水源地,為建設美麗新家園提供了生命的源泉。
生態濕地助力治水
出水指標顯著提高
眾所周知,我市飲用水水源來自河道水網,污染源多,水質較差。在來水水質不盡如人意的情況下,如何提高飲用水原水的水質?針對這一問題,我市積極采取各項措施保護和恢復水源地生態系統。
“在污染源控制的同時,我們決定結合市區城市綠地與濕地建設,充分運用水生態修復系統的理念,來建設水源生態濕地治理工程。”嘉源給排水有限公司總經理查人光告訴記者,2007年,市政府投資6700萬元,在石臼漾水廠取水保護區建設生態濕地。該工程由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設計,總面積1630畝,由預處理區、濕地根孔生態凈化區、深度水源凈化區以及達標引水區四個功能區組成,于2009年正式投入運行。
昨天上午,記者來到石臼漾生態濕地,盡管驕陽似火,這里的蘆葦依然長勢良好。“這是濕地根孔生態凈化區。”市水務集團水利投資有限公司工程部經理陳慶華指著蜿蜒曲折的河道說,這種設計減緩了水流速度,延長了水流時間,能夠最大限度地去除水里的有機物。“經過根孔生態凈化后,水流進入深度凈化單元,然后再緩緩流向石臼漾水廠的取水口。”陳慶華說,水自入口進入濕地直到從出口流出,要經過5到6天時間,充分實現了沉淀凈化。
生態濕地的建設,對飲用水原水究竟能起到什么作用?石臼漾生態濕地投入運行后,浙江省城市供水水質監測網嘉興監測站和石臼漾水廠每天對濕地的進口、出口水質進行跟蹤監測,監測數據顯示:氨氮平均去除率為41.1%,總磷平均去除率為20.1%,總氮平均去除率為13.0%,濁度平均去除率為26.5%,石油類平均去除率為10.4%。溶解氧由四類提高到三類,氨氮由五類提高到四類,總磷由劣五類提高到五類,總氮、鐵、錳等指標均有明顯降低。“可以說生態濕地在凈化原水水質過程中發揮了很大作用,經過生物預處理后的原水,水質大多數指標能提高一個類別。”嘉源給排水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沈莉萍表示。
在石臼漾水源生態濕地工程建成投入運行后,作為貫涇港水廠水源保護重要保障的貫涇港生態濕地項目也已經于2010年啟動建設,工程占地3737畝,投資2.28億元,濕地已于今年5月開始放水涵養,使我市又增加一個水源“凈化器”。市區南北兩大生態濕地的建成,對保護飲用水水源地有著巨大作用,推動著我市治水工作走向深入。
打造雙水源工程
建設預警應急體系
由于我市的飲用水水源地均位于河道,水網密布,運輸繁忙。航道上有許多運輸化學品的船只經過,一旦發生泄漏,將直接影響到全市幾百萬市民的飲用水安全。為了提高取水的安全性,近年來,我市探索建設了“雙水源切換工程”。
“雙水源就像給我們的取水口上了一道雙保險,增加了嘉興自來水取水的安全性。”市水務集團水利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榮斌介紹說,2004年,市政府投資1300萬元,在石臼漾水廠取水保護區建設了雙水源切換工程,使石臼漾水廠既可以在杭州塘取水,也可以在新塍塘配水。2007年并網供水的貫涇港水廠工程同步配套建成了雙水源切換工程,使貫涇港水廠既可以在長水塘取水,也可以在南郊河配水。
據介紹,雙水源工程改變了水廠水源單一的現狀,使得石臼漾和貫涇港兩大水廠可以選擇水質相對較好的水源作為原水。而雙水源工程更大的作用則是在于應對城市供水緊急狀況。“一旦遇到水源水質突發污染事件,我們就可以及時切斷被污染區域水源進入水廠的通道,轉而使用另一條正常的河流作為水源,這樣大大提升了市區水廠取水的安全性。”張榮斌告訴記者,雙水源工程配合濕地工程,實現了飲用水水源地保護“雙劍合璧”,“即使兩個取水口都受到污染,濕地里的蓄水也可以為水廠提供5到6天的供水,從而保障市民的正常生活。”
專項督查重點水域
全力保護飲用水源
治水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更不是僅僅依靠政府就能解決。水環境整治,需要控源截污,更需要合力聯動,需要全面、全民、全力治水。在市治水辦的牽頭下,近期,我市多部門聯合對全市范圍內的飲用水源地和重點水域進行了持續的專項督查。
“飲用水源地是我們城市的生命源泉,我們一定要守住,一定要守好。”為了合力保護好飲用水源地,我市成立了飲用水源地保護工作專項督查組,并由市治水辦、市環保局、市水利局等部門相關負責人擔任組長。各縣(市、區)治水辦對飲用水源地保護和重點水域浮萍打撈清理工作也十分重視,開展了大量具體工作,保證了專項督查工作順利開展。
“在督查方式上,我們采用必檢與抽查相結合的方式,既突出督查飲用水源地保護工作的重點,又體現了各縣縣級河道水域浮萍打撈清理全面工作。”市治水辦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通過互看、互學、互比、互促“四互”活動的開展,使縣(市、區)之間進一步認識水環境治理工作的緊迫性、艱巨性、長期性,查找存在的問題與不足,為推進合力治水、聯動治水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督查發現,貫涇港飲用水源地、太浦河水廠一級水源保護區等地內無新建、改建、擴建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地無關的建設項目,水質外觀較清澈,流速較快,飲用水源地保護較好。平湖市廣陳塘廣陳水廠取水口對岸及支流有綠萍漂浮帶,桐鄉市董家橋港群凌橋斷面河道中有較多浮萍,并有網箱。“這說明我們還要加大治水力度,在飲用水水源地保護上下更大力氣。”市治水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會進一步加大督查力度,采用抽查、突擊檢查等方式,督查各縣(市、區)和各相關部門保護好飲用水水源地,全力做好治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