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本市將重點治理清河、涼水河、土城溝、小月河4條市民反映突出的“臭河”,沿河29處天天冒臟水的排污口將封堵截流。治理后,每天可減少28萬噸污水直接入河。此外,市水務局還將組織環保、水政、城管等執法部門封堵沿河而建、私自排污的餐館、理發店、洗車店等91個違法排污點。
清河:20處排污口天天吐污水
昨天(19日),記者來到清河下游岸邊。車在沿河路上走,臭味已經飄散進來,根本不敢搖下車窗。在永泰莊,黑泉路一段,僅數里地,就能看到六七個排污口,一股股臟水從洞口里冒出來,有的呈鐵銹色,有的乳白色,有的黃色還裹挾著垃圾。
張亞培是環保組織“樂水行”的志愿者,曾經沿清河岸邊行走了3年。據她記錄,清河下游有近20處排污口天天排污。而且,COD、氨氮等含量較高,水質極差,造成清河下游嚴重污染。
清河的兩岸算得上是景觀帶,休閑步道掩映在綠蔭中,每隔一段還有涼亭露臺。可是,烈日下,岸邊卻一個游人也沒有。“躲它還躲不及呢”,住在清河北岸觀澳園小區的葉女士說,2007年這房子開盤的時候打的是“水景住宅”的招牌,剛買房的時候還經常到河邊轉轉。“可是從2010年開始,河水就越來越臭,三四年了,根本不敢開窗。”葉女士說,“這河真該好好治治了。”
調查:污水管線接進了雨水口
不僅僅是清河,還有涼水河、土城溝,都是市民反映強烈的臭水河。
什么原因造成這些河道又臟又臭?“最大的原因就是隨意排污”,葉女士說,她曾沿河調查過,從洞口里排出來的水又黑又黃,還有大量垃圾,顯然是未經任何處理的污水,而平時河道里水量本來就不多,“河道成了下水道,當然臭了。”
住在涼水河邊的市民楊先生說,有的企業、小區直接排污入河,夜里偷排的更多。
市水務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清河、涼水河都是本市主要的排水河道,承擔著泄洪任務,因此,沿河每隔一段就要留一個排水口,主要作用是排泄雨水。但是目前的確存在將污水管線接入雨水口的情況,致使大量污水直排入河。
涼水河南苑橋有一處排水口每天排出數噸臟水,經市水政執法大隊的調查,就是因為上游有一個集貿市場和一家小餐館,直接將污水管接入了雨水井。
污水應該通過排水管線進入污水處理廠,凈化處理后再排入河道,然而,本市污水處理廠能力不足也是出現污水直接入河的一個原因。據調查,清河每天約有5萬噸污水未經處理排入河道。
水務部門介紹,本市曾于2006年大力治理清河、涼水河,沿岸建成肖家河、清河、小紅門等數座污水處理廠,然而,近幾年,隨著周邊居住人口不斷增加,污水量大大增多,超過了污水處理廠的治污能力。
治理:升級改造污水處理廠20座
從本月起,本市啟動河湖水環境“治臟、治亂、治臭”百日整治行動。重點圍繞涼水河、清河等河道,通過實施截污、增加污水處理廠能力、封堵違法排污口、建設臨時應急處理設施等手段,實現河水不臟不臭。
目前,經市排水集團、河湖管理等部門摸查,清河、涼水河等河道沿岸有29處排污口,眼下,治理正在進行中,每個排污口的排污量都要經過核算,最終截流污水管線,使之接入市政排水管網。此外,市水務局還將組織環保、水政、城管等執法部門封堵沿河而建、私自排污的餐館、理發店、洗車點等91個違法排污點。
市水務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增加污水處理能力是治污的根本,未來三年,全市將新建再生水廠46座,升級改造污水處理廠20座,預計到2015年,四環路以內地區污水收集率和處理率將達到100%。
不過,眼下來不及新建污水處理廠的地方,也要采取應急措施改善水質。據了解,清河、涼水河的主要排污口要加裝“磁分離”簡易污水處理設施,用最快的速度讓污水中的淤泥分離,讓水不黑、不臭。目前,天通苑西口、陳營口、外環跌水閘下等幾處排污口已經開工安裝這種污水處理設施。
市水務部門呼吁市民,愛護城市河湖水環境,不要私自向河湖排入污水,并且勇于舉報污染河湖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