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市委市政府召開生態文明和城鄉環境建設動員大會,提出“讓北京的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昌平區也將環境建設工作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把今年定為“環境建設年”。
4月12日,昌平區下發了《關于嚴厲打擊違法用地違法建設專項行動工作的實施方案》的通知,并且成立以區委書記侯君舒為首的專項行動指揮部,展開違法建設用地的清除工作。4月16日,昌平區又下發了《2013年環境建設工作要點》、《關于進一步加強昌平區環境衛生管理工作的意見》,明確了“環境建設年”的具體工作目標,城市化地區、城鄉接合部和平原地區、山區都要進行一系列整治活動。
目前,昌平已拆除41.5萬平方米違建,2015年底昌平排入河道的污水基本實現達標排放,累計治理河道20條。屆時昌平的街道面貌、水環境將得到全面改善。
違建行動已拆違41.5萬平方米經過排查,昌平區決定對涉及有重大安全隱患的區域、低端產業聚集區進行整治,共涉及406處、66.8萬平米的違法建設,主要分布在位于城鄉接合部的東小口鎮、回龍觀鎮、北七家鎮、馬池口鎮以及南邵鎮。自3月28日以來,昌平區共拆除了41.5萬平米、銷賬220處,占拆除總面積和數量的62.1%和54.1%。其中,涉及占壓市政管線、侵街占道等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違建20.2萬平米。預計,剩余部分將于明年7月之前,全部拆完。
在拆違過程中,代區長張燕友多次帶隊深入一線調研并督導專項行動進展情況,逐鎮督導指導上賬項目拆除工作,檢查新生違法建設“零增長”落實情況。
區委書記侯君舒在東小口鎮拆違指揮現場表示,嚴厲查處違法建設違法占地有重要意義,昌平已進入大建設、大發展、大轉型的關鍵時期,擁有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但同時也面臨著一些繞不過的困難和挑戰。其中,人口增長過快、空間資源緊張、生態環境脆弱、環境秩序臟亂等問題尤為突出。侯君舒要求相關的職能部門,要嚴格按照工作意見的要求和實施方案的部署,加強指揮調度,形成工作合力,確保實現治理目標,為加快建設現代化京北創新中心、國際科教新城創造良好的環境。
管理24小時巡查防新違建在拆除違建的工作過程中,專項行動組建立“4、3、2、1”的工作模式,為專項行動開展工作提供機制保障。其中,在“4”中提到,要建立專職執法隊伍、動態臺賬管理、約談問責和工作考核的四項制度。專項行動組相關負責人表示,專職執法隊伍是指昌平區每個鎮都要建立30人以上的巡查隊,24小時不間歇在所管轄的區域內巡查,第一時間發現新增長的違法建設,第一時間拆除。對于大的鄉鎮,巡查隊人數可能達到100余人,整個昌平區被劃分為密布的網格,使得管理不留死角。
對于那些拆除存量違法建設進度緩慢的鎮街,昌平區監察以及組織人事部門將會對鎮街主要領導、城建科科長等負責人員進行約談。“如果拆違不力,年底考核時領導的業績就會受到影響,所以每個部門的人對待此事都非常嚴肅。”專項行動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個案東小口最大違建改綠地位于東小口鎮東小口村的福佑鑫源廢品回收站占地2.2萬平方米,是該鎮最大的違法建設區域,由于存在環境、消防以及其他多方面的管理問題,多年來屬地政府一直想啃下這塊硬骨頭。
今年,在區委、區政府的協助下,經過長期艱苦談判,福佑鑫源經營方最終同意拆除,共涉及房屋300余間,遣散從業人員5000余人,騰退土地133.2畝。由于該區域位于東小口村回遷樓建設范圍內,拆除后也大大推動了農民期盼已久的回遷樓建設,有效維護周邊生態環境和農村社會穩定。
據介紹,截止到7月,東小口鎮共組織聯合執法活動15次,出動人員2800余人次,車輛260余臺次,累計強行拆除馬連店、小辛莊、半截塔、東小口等處各類違章建筑、違法建設、廢品回收市場等15處共12.9萬平米。按照全市規劃,東小口鎮拆除的違章建筑基本全部改造為綠地。
除了福佑鑫源廢品回收站,自全市開展“3?28”行動以來,東小口鎮還對馬連店村、小辛莊村、半截塔村三個違建高發村進行了重點治理。
污水治水后年污水處理率達90%昌平區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昌平區共有26條河道,常年有水河道12條,除了葫蘆河、藺溝河水質稍好以外,其他河道水質污染嚴重,有的河道水質低于五類標準。
河道水質低主要受限于昌平區的污水處理能力。據數據統計,目前,昌平區每年產生的污水有1億噸,而污水處理能力僅有4840萬噸,其他污水則直接排入河道。
為改善民眾賴以生存的環境,昌平區制定了污水處理的“三年”計劃。到2015年底,全區集中式污水處理廠從現在的6座增加到16座,新增部分涉及未來科技城、陽坊鎮、馬池口鎮、百善鎮等區域,實現每個鎮一個污水處理廠。另外,還要新建村級小型污水處理站72座。
屆時,昌平區將新增污水處理能力31.97萬立方米/日,總處理能力達到46.98萬立方米/日,全區污水處理率達到90%。另外,到“十二五”期末,將新建污水管線141公里、再生水管線12.35公里。
據昌平區水務局介紹,到2015年底,昌平區排入河道的污水基本實現達標排放,全區河道水質、水環境將得到徹底改變。
治河20條河道將還碧水清新有了污水處理的保障,昌平的河道自然也有碧水清新的一天。自今年起,昌平區將全面治理東沙河、南沙河、北沙河、溫榆河、沙河水庫等重點河道,同時積極探索河道水環境管理長效機制,建立專業保潔隊伍,落實水環境治理專項資金。
對于清河的污染問題,昌平區將通過新建污水處理站的方式,對陳營排污口、白坊排污口、天通河入河口進行治理,同時擴建天通苑西污水處理站。預計僅清河流域排污口治理工程計劃總投資將達到6934萬元。
到“十二五”末,昌平區將累計治理河道20條,全長142.38公里,計劃總投資約16.5億元。今年將實施中小河道治理8條,長66.6公里,計劃投資9.5億元。
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昌平區將充分利用區級投融資平臺,吸引社會投資,加速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同時,強化農村小型分散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運行管理,建立健全綜合考核評價辦法。對于新開發建設項目須嚴格落實環境影響評價中的排水論證,環保、水務、規劃、城管等部門將聯合執法進行監督。
市容餐廚廢棄油脂定點收集清運上半年,區城管大隊牽頭,聯合公安、城管、交通等部門,采取“外圍支援、全天巡查、聯合執法、強化督查”等辦法,組織開展露天燒烤專項整治行動、“百人執法大行動”等,建立落實聯合夜查回訪等制度,大大強化了市容秩序管控力度。經整治,無照經營、車輛運輸遺撒、工地揚塵、機動車上路售貨行為得到有效控制。
另外,昌平區在環境衛生整治方面發生明顯改變,建立了市級環境臟亂點治理臺賬,完成了區縣接合部環境整治規劃初步方案。上半年,村莊環境升級達標工作完成55%,截至6月中旬,昌平區空氣質量二級和好于二級天數累計達到75天,達標率為44.9%。
在垃圾處理方面,昌平區將繼續推行村收集、鎮運輸、區處理的管理模式,提升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水平,推進40個小區開展垃圾分類工作。同時,建設回龍觀垃圾中轉站、延壽鎮垃圾二次篩分設施,籌建沙河糞便消納站,建設在昌高校就地餐廚垃圾處理站13座,設置廢棄油脂收集機構。下半年,可實現我區餐廚廢棄油脂全部定點收集清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