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渭河咸陽鐵橋斷面高錳酸鹽指數、化學需氧量、氨氮分別較上年下降59.2%、38.3%、71.9%,水質由劣Ⅴ類提升到Ⅴ類。截至今年4月底,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動由我市承建的85個項目中,已建成48個,在建35個,剩余2個項目前期工作正在加快推進。下一步,我們將按照省委、省政 府“渭河水質三年變清”的總要求,認真落實省委書記趙正永來咸調研指示,抓重點、攻薄弱,以鐵的決心、鐵的舉措,確保渭河水污染治理“三年任務兩年完”。
一是突出削減存量,提升污染防治水平。嚴格執行落后產能淘汰計劃,對現有治理無望的造紙、化工、印染等高污染企業堅決實行關停并轉,淘汰關閉落后產能,督 促符合產業政策的企業執行最新排放標準。完善環保基礎設施,加快過塘、東郊污水處理廠二期等重點項目建設,最大限度減少廢水污染。加快實施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工程,全面推進農村生活垃圾規范化處置工作,完善城鎮污染防治措施,進一步減少農村面源污染。推進生態建設,開展植樹造林,建設重大水利工程和節水工程,彌補生態水不足,維護生態系統平衡。
二是著力優化增量,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把轉變發展方式作為治理渭河水污染的治本之策。加快制定出臺主體功能區規劃以及新型城鎮體系 規劃、產業發展規劃,引導企業退城進園,促進產業聚集,優化發展空間格局。堅持招商引資“四個不要”,認真執行國家產業政策和環境影響評價、“三同時”等 制度,優先發展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產業以及現代服務業,推進產業向高質、高端化邁進。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積極推行清潔生產,努力達到污染物“零排放”。
三是堅持區域聯動,形成監管整治合力。按照“全域謀劃、聯合治理、整體推進”的思路,主動參與,加強協作,進一步促進渭河跨流域、跨區域治理工作。加大渭 河環境綜合整治,進一步加強與西安、寶雞等地市聯合執法,切實抓好污染同治。堅持陜甘兩省三市涇河流域污染防治聯席會議制度,及時溝通協商,合力推進跨境 污染治理取得新的成效。開展轄區重點區域、流域污染治理,加強支流斷面水質監測,嚴格落實屬地負責和環境污染“問責”制,堅決查處停運治污設施、偷開超排 污染物等違法行為。
四是建立長效機制,持續改善環境質量。實行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包抓機制,嚴格落實市級領導包抓、市級部門協抓、縣市區政府主抓的工作責任制,強力推進各項 任務落實。健全水污染防治綜合決策、監管落實機制,定期研究解決水污染防治問題,完善政府負責、環保部門統一監管、有關部門協調配合、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環 境管理體系。建立水污染防治政策導向機制,按照“誰破壞誰恢復、誰受益誰補償”的原則,完善生態環境補償政策,積極探索排污權交易機制,優化環境資源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