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環保局對市重點排污企業初始排污權指標核定工作塵埃落定,基本完成了企業排污有償使用費的征收工作,確定了各企業污染物年允許排放量指標,從而為企業下一步開展的排污權有償交易及刷卡排污奠定了基礎。
排污權有償使用多方受益
如何在實踐中用足用好排污許可證,成為環保局今年持續探索的問題。2010年,《浙江省排污許可證管理暫行辦法》已經開始實施。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政策的出臺,改變了企業環境資源的占用方式。換言之,企業的環保工作做得越好,收益就越大。企業通過改善生產工藝,提高污染物處理能力,將節省下來的污染物指標用于擴大生產或者有償轉讓,不僅能夠盤活有限的環境容量資源,提高環保部門對企業的環保監管能力;同時,這也是一筆可觀的企業財富,用不完的排污權甚至可以向銀行抵押貸款。
今年1月18日,環保局專門召開了義烏市初始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動員大會,向全市重點排污企業詳細闡述排污權有價資源性、可交易性、對企業的意義及我市的相關政策。“排污權有償使用概念的提出,改變了企業對污染物排放的看法,是一種創新的環保管理理念。”環保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說。
刷卡排污漸成趨勢
今年,環保局對全市225家重點排污企業的初始排污權指標進行了技術核定,確定了各企業主要污染物的允許排污指標(水量、COD、SO2等),并完成了初始排污權指標有償使用費的收繳工作,實現初始排污權指標有償化。
據了解,環保局將對全市重點企業陸續開展刷卡排污總量自動控制系統(以下簡稱刷卡排污系統),圓滿完成初始排污權有償使用工作。同時還通過企業排污口的電子控制器和電磁閥,對企業的排污總量實施監控,當排污總量超過允許總量時,“刷卡排污系統”將發出警報并關閉排污口,迫使企業停產。企業應當采取申購、租賃的方式獲取排污權指標,將刷卡排污工作與排污權有效結合起來,真正實現污染減排,迫使企業轉型升級。
舉例說,根據初始排污權指標核定辦法,某企業化學需氧量(CODcr)的年允許排放指標為25噸。為了降低企業單位產品的污染物產生量,這家企業專門引進一套先進的環保處理設備,通過提高中水回用率,改進生產技術。在生產規模不變的情況下,企業化學需氧量(CODcr)的排放量持續下降,最終這家企業只排放20噸的化學需氧量,那么剩余的5噸化學需氧量指標就可以在市排污權交易中心同意下,通過排污權交易的方式轉讓給有指標需求的企業,從而獲得可觀的經濟收益,提高企業競爭力。
“排污權有償使用體現的是排污權的資源化、價值化,是用經濟和金融手段倒逼結構調整,推進綠色發展、產業轉型的一項創新機制。”環保局相關部門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