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改善東寨港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及周邊生態環境,去年來海口市成立了東寨港紅樹林保護區綜合整治領導小組,深入東寨港紅樹林,實地調查,邀請專家出謀劃策,出臺實施方案,多方籌集經費,積極開展整治,目前相關工作大力推進。
8項工作取得初步進展取締養鴨戶。2012年9月28日前,海口完成了保護區范圍內全部39戶養鴨戶的搬遷、轉產轉業工作,2013年2月26日對養殖場進行拆除,恢復灘涂地約4000平方米。
打擊非法捕撈,全面清理保護區河道內設置的捕撈器具。
開展團水虱防治試驗。我市林業部門對團水虱的生物學特性、分布規律進行調查,并針對性開展物理防治、化學防治和生物防治試驗。在紅樹林保護區蟲害嚴重的區域(面積約4畝)開展填土試驗,已對250棵海蓮、木攬進行埋土防治實施退塘還林。我市提出蝦塘退塘還林方案及污染源治理方案。相關部門先后12次對保護區內養殖戶進行教育勸改。據統計,目前已有15戶農戶完成退塘,面積60畝。
整治餐飲企業。目前,已對保護區范圍內未經環保審批的8家餐飲企業調查取證,要求3家限期整改。
人工補植造林。清理保護區內死亡的紅樹,人工恢復種植受災區域紅樹林,累計恢復種植面積25.7畝,目前苗木長勢良好。
確定保護區邊界。完成東寨港紅樹林保護區《海南省國有山林權屬證書》相關資料收集,并對保護區界線兩側各200米范圍的1985年、2004年現狀地類進行判讀,召開2次保護區邊界權屬專題會議,綜合考慮、科學確定保護區邊界。
開展環保宣傳。走進保護區周邊社區村莊開展“保護紅樹林 保護生態環境”宣傳活動,發送“紅樹林保護規定”等宣傳材料2000份,張貼宣傳海報200張。
9方面入手建立環境整治長效機制海口市還十分注重開展保護區周邊環境整治,從9個方面入手,建立整治長效機制。
開展污染調查。完成東寨港及其周邊的演豐鎮、三江鎮等鎮區,演豐東河、演豐西河等流域的生活、農業、工業等污染源調查。
嚴格環境監管。從2012年8月至今,我市對海口美蘭健強養豬場等13家企業的環境違法行為下達了行政處罰決定書,從今年3月8日起,安排駐點人員、聯合當地村民對養豬場等重點污染源實施24小時監管。
開展養殖廢水處置論證。海口市完成東寨港自然保護區周邊養殖廢水處置研究論證,經論證,演豐東河周邊養殖廢水不能外排。
治理養殖污染。今年環保部門3次約談演豐東河流域養殖企業負責人,要求加強污染治理。目前振龍豬場已關閉,5家豬場計劃今年年底前停產;其余3家明年關停。
整治違建和生活垃圾。我市把東寨港及周邊列入農村生活垃圾收運工程體系。上半年共發現違建和養殖場23處,拆除3542.5平方米。
啟動鎮區污水處理。目前我市已完成了東寨港周邊演豐和三江鎮墟污水處理廠及排水管道工程設計方案。
排查私設排污口。市水務部門排查110個排水口,已發現的養殖、生活污水排污口有39個,這些排污口均直接或通過演豐東河、桂南溝等排入東寨港。
開展河道整治。市水務部門正在編制演州河河道整治的初步設計報告,預計本月可提交成果。
開展水質監測。市環保部門在東寨港海域及周邊4條河流上下游、13個村莊的19口地下水井、演豐東河流域9家養豬場的氧化塘均布設監測點,嚴密監控水體水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