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是我國的熱帶省份,在獨特的自然、地理、生態和社會條件下,形成眾多畜禽品種資源。畜禽業也成為海南熱帶高效農業的主要組成部分和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
然而,畜禽養殖業發展也帶來一些環境問題,部分畜禽養殖場成為水源保護區的污染源。如何處理好畜禽養殖業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
海南省國土環境資源廳近日對全省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環境保護問題進行調查,對清查出來的違法行為,立即下文要求各市縣嚴格查處。
未批先建為何禁而不止?
調查結果顯示,全省共有規模化畜禽養殖場205家。已辦理環評審批的118家, 未辦理環評審批87家;辦理竣工環保驗收36家,未辦理竣工環保驗收169家。
是什么原因導致未批先建?海南省國土環境資源監察總隊有關負責人分析認為,主要原因包括:畜禽養殖場經營者環境保護意識淡薄,未能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部分地方政府近幾年大力鼓勵發展畜禽養殖業,對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的環境保護重視不夠,導致未批建設投產的環境違法行為大量出現。
在采訪中,大多數畜禽養殖場經營者表示,并不是他們不愿意按照環評批復建設治污設施,因畜禽養殖業利潤波動較大,投資風險大,無力承擔防治環境治理的投資費用。
同時,調查發現,畜禽養殖經營者在爭取到農業部門沼氣建設資金支持后,建設沼氣設施,就不愿再投入資金進行污染物的深度處理和綜合利用,導致畜禽養殖場停用污染治理設施和偷排生產廢水情況較為突出。
環境執法為何如此艱難?
從2008年~2011年,海南省連續4年開展畜禽養殖場專項執法檢查,共查處65家規模畜禽養殖場,處罰金167萬元,責令51家停止生產。但查處過程中調查取證難、處罰難和執行難的問題仍然較為突出,特別是責令停止生產處罰的決定幾乎未執行。
據海南省國土環境資源監察總隊有關專家分析,近年來,由于我國豬肉供應出現緊張的情況,國家出臺政策,鼓勵畜禽養殖業發展,使養殖業處于相對特殊位置,海南省不少地方政府為確保豬肉供應,忽視環境保護工作,有些市縣和部門甚至干擾環境執法工作。
治理養殖污染路在何方?
對于此次清查出來的違法行為,海南省國土環境資源廳要求各市縣環保部門加強聯合執法,形成監管合力。
同時,海南省要求各市縣環保部門在環評審批時慎批“零排放”。
海南省國土環境資源廳有關負責人表示,海南省將加強研究或引進畜禽養殖業污染治理先進技術和經驗,解決畜禽養殖污染治理投入大、運行成本高的問題。鼓勵有綜合利用條件的畜禽養殖場最大限度地綜合利用養殖廢物,減少處理成本,實現畜禽養殖業的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