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廣西網6月2日電(記者 羅先彬)今年是中國實現“十一五”污染減排目標的決戰之年。經國家核定,到2009年底,廣西壯族自治區二氧化硫排放量為89.05萬噸,比2005年減少13.27萬噸,下降了12.97%,與全國同步提前一年實現了“十一五”目標;化學需氧量排放量為97.63萬噸,比2005年減少9.37萬噸,下降8.76%,已完成“十一五”總目標的72%。
但其污染減排形勢依然嚴峻:目前,化學需氧量減排的完成量,離“十一五”目標要求還有很大差距,成為減排最大難點。部分減排項目運行效果欠佳,各地級市減排進展不均衡,也影響了減排任務的完成。
為此,廣西環保廳日前已派出由副廳級及以上領導帶隊的5個環保督查組,到全區12個地級市及所轄縣區,對污染減排情況進行督查和指導。
據環保部門統計,截至4月底,廣西2010年化學需氧量減排計劃中,已建成并投入營運的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共22座,其中新建成的有5座。工業污染減排工程項目137項,已完成133項,完成率97.08%。結構減排項目11項,已完成11項,完成率100%;二氧化硫減排,治理工程減排項目25項,其中燃煤電廠(含自備電廠)煙氣脫硫工程項目8項,已完成7項,完成率87.5%;非電行業煙氣脫硫工程項目17項,已完成16項,完成率94.2%,結構調整減排項目共32項,已全部完成,完成率100%。
廣西環保廳廳長梁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廣西化學需氧量減排任務能否如期完成,重點在城鎮污水處理廠的建成和穩定投運。
目前,廣西城鎮污水集中處理率還明顯低于全國的平均水平,一些地方的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滯后,進度總體不理想。2009年計劃建成的61項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實際僅建成25項,建成率41%。截止2010年4月,全區“十一五”規劃后三年117項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項目中,僅建成29項,正在實施建設的75項,未開工建設的7項。
同時,由于污水處理廠管網配套建設滯后,加上部分已建成的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長期處于低負荷運行或運行不正常,致使生活污水處理設施不能發揮應有的減排效益。
與“十一五”目標對比,廣西2009年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在控制指標內的有6個地級市,與指標仍有差距的有8個地級市,玉林、貴港、欽州等市的差距還比較大;二氧化硫排放量在控制指標范圍內的有9個市,與指標仍有差距的有5個市,來賓、百色、玉林、河池等市的差距比較大。其中,貴港市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8年減少,實現凈減排量,但由于國家核定廣西火電新增量的分配,該市2009年排放量超過“十一五” 控制指標。
廣西的二氧化硫減排雖已提前一年實現“十一五”目標,但令人憂慮的是:由于百年不遇的嚴重干旱,使得廣西具有資源優勢的水電不能正常發揮作用,水電發電量同比下降了47.4%;火電廠超負荷運行,火電發電量增長了168 %,用煤量比去年同期大幅度增加,增加468.46萬噸,導致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同步增加,增加3.84萬噸,增長140.7%,給實現“十一五”污染減排目標帶來了新的壓力。
在2009年初的減排計劃中,廣西化學需氧量項目212個,削減量13.30萬噸,經國家核定核算的項目只有計劃數的70%,削減量只有65%。核算數據和日常督查情況分析表明,部分項目沒有形成減排能力:有的企業沒有充分發揮減排設施處理能力,治污設施不能正常運行;一些減排項目運行不穩定,運行效果差,不能穩定達標。
記者在隨環保督查組采訪貴港市時發現,該市黨委、政府和環保部門對所轄縣區的化學需氧量排放、二氧化硫減排和污水處理廠的建設要求嚴格,按目標截止日,倒排任務和工期,催促各企業在目標限期內完成減排任務。
同時,記者也看到,相當部分企業沒有建立清晰、科學的污染減排檔案;有的企業以保護“商業機密”為由,拒絕為環保督查組提供企業的減排方法和相關內容;火力發電企業因廣西今年上半年大旱,水電無法出力,被迫滿負荷運行,使得含硫煤的使用量上升,產生的二氧化硫也隨著較大幅度的增長;個別污水處理廠建設進度過慢,有的存在因管網雨污不分流,導致進水濃度偏低,培養的生物菌種 “吃不飽”, 處理廠無法正常運行的情況。
也有令記者和環保督查組高興的地方:作為經濟并不發達的平南縣,將城區屠宰場的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在地下,上面覆蓋綠草,配上院子里原有的枝繁葉茂的大樹,仿佛小花園,讓昔日污濁的環境變得干凈,減少了對周邊居民的影響。
廣西環保廳紀檢組長楊曉安表示,經濟不發達地市企業少,減排任務重,下崗待業人員多,做出了很大犧牲。盡管如此,他們還是以大局為重,積極配合環保部門,嚴格要求企業和有關單位做好減排工作,在規定限期內完成各項減排目標,為廣西早日全面實現“青山碧水藍天”的奮斗目標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