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隨著感王、城市二期和騰鰲3座污水廠相繼運行,人們近期欣喜地發現,遼寧省海城市以往發臭的河水逐漸變清澈了,以往死氣沉沉的河里逐漸出現了蝌蚪、青蛙、泥鰍魚、鯽魚等生命跡象。僅短短的一年之內,3條河流水質全部達到省市政府的考核標準。
廢水集中處理、按量繳費,使企業清醒地認識到無節制用水,不僅是浪費資源,更是浪費金錢。如今,海城的企業都在實施節水措施,采取中水回用、污水回用等辦法,千方百計地提高水資源利用率。有的企業用染淺色產品下來的水染深色產品,將水洗機排出的廢水回收后沖網;有的企業將水龍頭和水槍更換成節水型;有的企業建立機臺用水考核制度,獎勵節約,懲罰浪費。各種節水措施的采用,使每家企業均取得了5%~20%不等的節約效益。
污水處理廠的運行,對企業最直接影響就是處理費用、生產成本增加,通過調研得知,染布成本每米增加0.1元~0.2元,印花成本每米增加0.1元,水洗成本每件增加0.1元~0.2元。企業成本上升幅度不大,影響甚微,原來擔心印染企業會出現虧損而倒閉的現象并沒有出現。企業在與用戶簽訂生產合同時,已經上調了產品價格。如染布企業每米布上漲0.20元,將增加的成本進行消化轉移,整個印染水洗企業的經濟收入沒有減少,行業整體經濟效益基本穩定。
海城市委、市政府“進污水處理廠則生,不進則死”的堅決整治態度和行動,徹底粉碎了企業觀望、猶豫、僥幸的心理。
正在制定的企業搬遷入園優惠政策,更加堅定了分散治理企業進入園區經營的決心,部分企業已經開始到感王紡織園區、海城經濟開發區、騰鰲經濟開發區調研選址。一些規模小、遷移容易的企業已經在污水處理廠附近租廠地臨時生產,征地、建廠房的計劃也提上議事日程。
海城的印染水洗企業建廠較早,中低端產品居多,經營相對粗放,附加值低。集中治理后,生產成本增加,價格升值空間有限,贏利空間越來越小,有的甚至虧損。這使企業普遍認識到只有走提檔升級的發展道路,才能實現長遠發展,一些企業已經著手設備、產品升級換代,提高產品附加值,獲取更高經濟效益。
3座污水處理廠成功投運,結束了印染工業廢水、城鎮生活污水、化工生產廢水超標排放的歷史。昔日的排污溝變成了清水河。(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