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在我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不到世界人口占有量的三分之一,地下水對于保障飲水安全舉足輕重。地下水供應了北方地區65%以上的生活用水,全國600多個城市中有400多個以地下水為飲用水源,有的城市甚至以地下水為唯一水源。但令人擔憂的是,一些地區的地下水出現污染,西南巖溶地區的地下水開采依然是個難題。
地下水污染狀況不斷加劇
為摸清地下水資源家底,中國地質調查局實施了為期12年的全國地下水資源調查評價。中國地質調查局水環部吳愛民處長介紹說,評價結果顯示,全國地下水資源總量為每年9235億立方米,全國地下淡水每年可開采的資源量為3527億立方米,約占全國總供水量的1/5。
吳愛民:目前我們國家的地下水污染狀況不斷在加劇,主要是由于城鎮化、工業化,還有農業現代化快速推進造成的,任何一個國家的快速發展都要經歷這樣的一個過程。
地下水水質的惡化,難免讓百姓擔憂飲水安全。2005年,中國地質調查局啟動了首輪全國地下水污染調查計劃。截至目前,已完成東部主要平原區以及部分城市水源地地下水污染調查。吳愛民說,此次調查確實發現了一些問題:
吳愛民:第一,三氮的污染是比較普遍的,硝酸鹽氮、亞硝酸鹽氮,還有氨氮超標率高,這個主要發生在農村和農業重地。第二,在一些地區重金屬、有毒有害的成份有明顯檢出。第三,在地下水中還檢出部分有毒有害的有機物含量,但目前含量還比較低,范圍也還比較局限,對人體的健康不會產生大的影響。
西南巖溶區地表水漏失嚴重
我國西南巖溶區特殊的地理環境導致地表水漏失嚴重,使1700萬人面臨缺水的難題。而實際上,西南巖溶區天然水資源并不匱乏,只是沒有被合理開發利用。
中國地質科學院巖溶地質研究所巖溶資源研究室主任夏日元:巖溶就是平常說的石灰巖,它能夠融解,產生好多溶洞,所以地表的水裝不住,就漏到下面去成為了地下水。這部分水資源它的開發利用只有15%。
因地制宜解決地下水開發利用
我國針對地下水的多項調查研究工作陸續在開展,究竟如何才能遏制地下水污染的問題,西南、西北特殊的地質環境下老百姓的飲水問題又該如何解決?
自1999年開始,我國已經在西南紅層地區、黃土高原、西北內陸盆地、山地高原缺水區、北方飲水型地方病區以及四川大骨節病區等典型地區,陸續施工供水示范井1220眼,解決了500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針對西南巖溶地區地表水貴如油,地下水滾滾流的現狀,夏日元說,他們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夏日元:一個是加大水文地調查的力度,我們現在西南巖溶地區總的巖溶分布面積是78萬平方千米,我們現在1:5萬調查調查了20萬平方千米,后面還有3/4的工作還要做,第二個方面就是西南巖溶地區一個特點就是類型比較多,不同的類型我們要采取不同的方式,要因地制宜解決地下水的開發利用模式。
遏制地下水污染刻不容緩
遏制地下水污染的問題目前已經刻不容緩,吳愛民說,到2015年將完成全國的地下水污染調查工作,為日后的防治措施提供寶貴的材料。
吳愛民:下一步我們還要繼續開展整個中西部地區的地下水污染的調查評價,依照整體的規劃,到2015年能夠全完成全國的地下水污染的調查,可以通過這種體檢發現影響人們飲水安全的隱患,下一步就可以針對這些隱患對癥下藥,采取不同的保護措施或者是處理措施來確保我們的飲用水安全,我們還要加強西北干旱缺水區的高精度的地下水的水溫地質勘探,可以解決老百姓急需的水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