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記者跟隨“油城環保世紀行”查訪組來到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首創水務有限公司的提標擴建工程現場,工人們正在緊張施工。“按照現在的施工進度,我們能確保年底前運行調試。”公司副總經理丁福巖告訴記者。
東營首創水務有限公司污水處理廠的提標改造工程是2013年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承擔的東營市環境保護重點工程之一,項目總投資1.35億元,年底建成后,每天可處理來自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東城的8萬噸工業和生活污水,同時,出水水質將從一級B提高到一級A標準,出水COD濃度降至50mg/L以下。污水經過處理凈化后流經東營河、溢洪河入海,屆時,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整體水污染將得到全面解決,開發區環保狀況將大為改觀。
對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生態環境變化,管委會副主任劉杰元有著很深的感觸。開發區建成前期,所處地塊河水清澈,蘆葦、蒲草等植物如一張綠色的地毯,各類水鳥也隨處可見。然而隨著企業的增加以及部分企業環保意識薄弱,開發區面臨環境保護的擔子越來越重。“雖然開發區管委會一直很重視環境保護,也采取了多項措施治理水污染,但受到污水處理水平和處理能力及方法的限制,水污染問題一直沒有很好地全面解決。”劉杰元說。
目前,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近70家,治污壓力日漸加大。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決策者深入調研發現,過去更多地側重于末端治理,而對生產和流通過程的預防和監控不到位,并且只是政府自身在推動,企業的積極性不高。為此,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及時轉變環境保護思路,立足“政府推動、企業主體、全民參與”的生態園區建設格局,通過加強企業清潔生產審核,對企業安裝污水在線監控設施等,將環境保護工作由傳統的末端治理逐步延伸到生產、流通等全過程控制,同時將污水水質最終排放提至一級A標準。
“公司每月僅模具冷卻水和純水機處理排放的廢水就有2000余立方,一個月總用水量達8000立方。”山東陸宇司通車輪有限公司設備部廠長李德海說,今年公司啟用先進生產設備,將廢水進行回收再利用,每月用水量和廢水排放減少近3000立方。截至10月底,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已完成對55家規模以上企業的清潔生產審核,對轄區內全部排水企業安裝了污水在線監控設施。東營首創水務有限公司開發區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已完成70%,東營斯恩威水務有限公司開發區濱海新材料園區污水處理廠工程正在進行進水調試,即將進入驗收階段。通過提升企業的清潔生產水平及污水處理廠處理水質標準,配合東營河、溢洪河進行凈化輸出入海,開發區整體生態環境將得到進一步改善。
作為全省首家全國循環化改造示范點園區,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在對現有企業進行環境整治的同時,對新引進項目嚴格執行環保審批一票否決制,落實建設項目中環境保護設施與項目工程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投產使用的“三同時”制度。通過污染治理行動,對重點污染源實現了網格化監管,建成區污水排放達標率達到100%,開發區環境空氣污染指數達到和優于二級天數保持在80%以上。
環保新思路換來碧水藍天,昔日良好的生態正逐漸恢復。隨著環境的改善,國內外知名新能源、高新技術企業紛紛進駐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恩德風電葉片等風電項目已投入運營,東方曼、俊通整車項目已建成投產,沃飛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投資20億元建設的裸視3D產業園項目已開槽施工,新能源產業、新材料產業、汽車及零部件產業等高新技術產業在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已形成產業集群。據統計,今年前三季度,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1060.04億元,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37.49億元,同比增長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