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速讀與貴陽的水源整治和母親河整治不同,昆明的滇池治理和盤龍江綜合整治,規模更大、難度更大、所面臨的歷史積弊更多。昆明官方的生態意識已經滲透到制度體系之中。昆明以更快的速度、更具根本性的體制轉變,迎來滇池治理第一個標志性里程碑。
“令人振奮,深感欣慰。”7月1日,省滇池治理專家督導組組長牛紹堯說。
他是針對盤龍江綜合整治取得的喜人成效而談。
當天,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盤龍江“河長”仇和率隊,全程實地觀摩、巡查、驗收盤龍江及其支流溝渠綜合整治成果。
里程碑
此前,仇和提出,從7月開始,用半年時間,對36條出入滇池河道綜合整治工作,進行驗收。
按照昆明市委、市政府的計劃,從7月1日起,滇池治理要由主要處理湖外河外增量污染源,轉向主要處理湖內河內存量污染源;由主要處理外源性污染,轉向主要處理內源性污染。這是滇池水污染治理的一個重大歷史性轉折和標志性里程碑。
從1984年滇池遭到首次突出污染以來,滇池污染,無疑已經成為云南人的“心病”,更成為中央的牽掛。
“盤龍江是主要入滇河道。把盤龍江的污染治理好了,滇池安得不治?”2007年上半年,市領導如是談到盤龍江治理。
除了盤龍江,還有其他30多條河道流進滇池。在一些人看來,能把盤龍江治理好已經難能可貴。
市委、市政府顯然有更具雄心的計劃。很快,36條出入滇池河道,悉數納入整治范圍。2008年3月,昆明實施河(段)長負責制。市領導班子成員紛紛增添了“河長”頭銜,而河流流經區域的縣區主要領導,紛紛戴上“段長”這頂特殊的烏紗帽。
#p#副標題#e#“李軍應該是比較關注昆明圍繞滇池治理采取的一系列新舉措。或者說,他在貴陽實施鐵腕生態治理,之前受到過多年前滇池、太湖等淡水湖泊藍藻問題的震動。”知情者說。
入滇池河道中,相當部分已經變清,其他正在變清。河道變清背后,有融資壓力、拆遷阻力、更有生態治理的強勁動力。
從對滇池治理悲觀失望、甚至絕望,到現在充滿希望和期待,昆滇民間正在見證第一個滇池治理里程碑的到來。
雨中變化
7月1日,雨天。仇和帶隊,在雨中穿行。盤龍江乃至她的支流,清澈宜人。兩岸綠化景觀明顯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質。
作為昆明人的母親河,盤龍江的尊嚴終于得到了應有的尊重。知情者說,在盤龍江的綜合治理中,昆明的問責制發揮了重要作用。
官媒報道,在推進河道綜合整治的實踐中,昆明市委、市政府探索實行了“河長負責制”、河道治理“158”工程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做法。
人們記得,2008年7月2日,也是一個雨天,當天,仇和冒雨巡查盤龍江綜合整治。
以此為起點,開始每月巡河兩次,持續了一年半時間。
36條出入滇池河道的綜合整治,總是伴以河長們匆匆的巡河腳步,腳步快,整治效果顯現快。盤龍江的歷史性變化,標志著滇池治理打贏了第一場硬仗。
“盤龍江3個考核斷面水污染指數均值逐年下降,河道水質、河岸、道路等景觀明顯改善,基本實現了水清岸綠、環境優美的目標要求,受到了廣大市民普遍贊譽。”驗收專家組總結說。
攻堅令
7月1日,仇“河長”下達河道整治“攻堅令”:全市各級各有關部門要主動適應新階段、新要求,深入實施“158”工程,在前一階段突出抓好“堵口查污、截污導流、中水回用”這個重中之重的基礎上,全面推進5項重點工作:持續推進堵口查污、截污導流、中水回用;持續推進兩岸拆臨拆違拆遷、岸線公共空間貫通;持續推進沿岸禁養、杜絕面源污染;持續推進沿岸綠化、生態修復、恢復濕地;持續推進河床清障、清淤。年內,確保全面實現35條入湖河道水質穩定達標。
據稱,昆明市紀委將嚴格督促檢查,嚴肅責任追究;各河(段)長也將按照“河(段)長負責制”要求,定期深入河道干流、支流、溝渠,組織協調和督促檢查各項整治工作。(李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