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城區中心位置的南湖公園,可以說是南寧美麗的城市名片。但前不久,因為隧道工程施工挖破污水管導致大量城市生活污水排入,使南湖一時間變成了死魚成堆的臭水湖。
針對備受社會關注的南湖污染事件,盡管南寧市市政府于9月16日晚間召開新聞通報會通報事件處理情況。但在南寧市民最常去的“紅豆網”上,不少網民紛紛提出質疑:既然市政府9月3日接到報告后就“高度重視”了此事件,為何直到9月14日,眾多主流媒體和網站報道大量死魚后,市政府才組織有關部門組成調查組對南湖污染事件進行調查?為何事情發生了近半個月,才向公眾通報南湖污染事件的情況和處理措施?
9月18日晚,莫女士推著坐在輪椅上的母親,來到南湖九孔橋上乘涼。這兩天由于政府采取了治污措施,水質得到改善,空氣明顯好轉。可10多天前,她經過南湖的星湖路出水口和桃源路出水口時,不斷排出的污水,“那個氣味,說不上來,比下水道的味道還濃”。
莫女士家所在小區位于南湖西南岸,正處于下風口,發臭的湖水讓她苦不堪言。“污染最嚴重的那幾天,湖面上浮著一層油油的、黑黑的東西。”莫女士介紹說,湖水的臭味持續了七八天以后,死魚才漂起來。從9月11日開始,南湖上湖水面上的死魚白白的浮了一層,清潔工拉了一天才拉完,第二天又浮起來一層。“污染這么厲害,當時我們就覺得怎么沒人管呢?”
南湖公園管理處的一名姓陳的高級工程師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從9月2日開始,他們就發現南湖的兩個出水口有污水排入,并散發出臭味。一般情況下,除非是下雨排澇,這兩個出水口是不會有水排進湖里的。于是公園管理處馬上向政府相關部門發函進行了匯報。
大約過了三四天,公園管理處收到廣西綠城水務股份有限公司反饋回來的函,說是南湖隧道施工過程中把污水管道挖壞了,所以導致污水排入南湖。
“從9月初事發至今已有近半個月,南湖污染局面沒有任何改觀,政府有關部門既未公布污染程度監測結果,也未發布排污管道堵漏工作進展,更沒有拿出治污時間表,凸顯環境信息披露責任意識的缺失……”
9月15日,一篇在媒體上發表的評論言辭犀利地批評了當地政府在此次處理南湖污染事件中的表現。
評論發表的第二天,南寧市政府在9月16日21時召開新聞通報會,向媒體通報了事件處理情況。根據通報,相關單位將于9月20日前修復被損壞的污水管、實現截污,并在5天內使南湖水質符合景觀用水要求,事故責任單位及責任人將受到嚴肅處理。
9月19日,南寧市環保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夏成向記者解釋了此次污染事件遲遲得不到解決和未及時向外披露信息的原因。
夏成說,9月3日南寧市政府就接到了廣西綠城水務公司的報告,因為南湖隧道施工挖斷了污水管,導致污水排入南湖。南寧市建委馬上組織了施工隊,和有關方討論搶險方案。當時認為3天就能把污水管修補好,但因為地質條件復雜,再加上南寧那幾天接連下暴雨,把工程進度給耽誤了。
“其實市政環保是不管生活污水和市政管網的,在這次事件中,南寧市環保局只扮演監測和報告公布數據的角色。監測發現問題,及時報告給相關部門處理。”夏成說,因為南湖有南湖公園管,排污管網是綠城水務管的,如果施工出現問題,是城鄉建委管的,環保部門只管監測和提出建議。
至于信息披露缺失的問題,夏成認為,環境污染事故有一個等級標準,此次的南湖污染從損失等各方面還算不上是環境污染事故,現在只能算是一個事件。“這種事情沒有必要隱瞞的,因為影響又不大,整體損失又不大,就是這個地方比較敏感。”他說。
國務院2006年發布《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明確指出,突發環境事件發生后,要及時發布準確、權威的信息,正確引導社會輿論。
“污水管道搶修還有1米多就完工了。明天會通水,還差一點點。”9月19日17時,中建五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廣西分公司工會舒主席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為了趕在政府要求的20日前修復被損壞的污水管,實現截污,中建五局的施工方已經停下隧道挖掘工作,全力投入到污水管的搶修工作中。
對于政府提出的,將對此次事故責任單位及責任人嚴肅處理一事,舒主席回應:“我個人認為,事故發生后,首先要確保污水管的通暢,之后再追究事故責任,肯定是會有個說法的,不會不了了之的。”
南湖公園管理處的有關負責人估算此次污染事件給公園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為二三十萬元。“經濟上的損失還是容易挽回的,但是生態上的破壞要恢復就比較困難。現在還很難評估這一事件的最終影響。”。(記者 謝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