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天都在喝水,大家都以為對水再熟悉不過了,但其實對飲用水還是存在不少認識上的誤區(qū),我們今天就來一一破解,進一步認識如何飲水才是健康飲水。
誤區(qū)一:認為河水、湖水、山泉水就是地下水。其實不然,這些都是地表水。水源可以分為地表水與地下水。地表水存在于地表,容易受到人類活動的污染;地下水則是經過大地沙石巖層的過濾滲透儲存于地下深處的水源。在地下水的形成過程中,地層的過濾能幫助有效地去除污染物,大大降低了地下水受污染的風險。
誤區(qū)二:水沒有營養(yǎng)。我們對一日三餐的膳食營養(yǎng)比較重視,如有沒有肉、蛋,有沒有青菜,但很多時候拿喝水就不當一回事了。其實,根據(jù)我國最新版的《居民膳食指南》,水是人體必須的七大營養(yǎng)素之一。所以喝水補水也要作為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yǎng)來重視。特別是喝天然礦泉水,因為礦物質也是人體必須的七大營養(yǎng)素之一,補水同時還能補充人體所需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確實一舉兩得!
誤區(qū)三:以為人體的酸堿性會因為飲用弱堿性水而改變。
實際上,人體擁有強大的自我緩沖體系。如血液屬于弱堿性(PH 值在 7.35—7.45),血液中含有大量的緩沖物質,能自動調節(jié)血液中的PH 值,保持PH 值穩(wěn)定,因而人體的體液并不會因為飲用某種水而改變,而且目前還沒有權威研究表明弱堿性水就一定優(yōu)于其他飲用水。所以消費者喝水時沒必要追求弱堿性,是否有益于人體健康,主要是看水的品質及其礦物質成分。
誤區(qū)四:用飲料代替飲水。飲料中含有糖和蛋白質,會降低食欲,影響消化和吸收。碳酸飲料會破壞兒童牙齒,引發(fā)齲齒。
誤區(qū)五:口渴了才喝水。水有營養(yǎng)及代謝功能,能將營養(yǎng)物質稀釋以便人體吸收,還參與體內細胞的新陳代謝。
科學地破解對飲用水的認識誤區(qū),更有助于我們形成健康的飲水習慣。每天1.5 升礦泉水,讓你隨時都精力充沛,精神飽滿,趕快體驗吧!(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