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陽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趙長義(右一)等視察污水處理廠規劃情況。
3月的遼沈大地,冰消雪融。面對寬闊的、清清的遼河水,在遼河邊生活了50年的遼寧沈陽市大民屯鎮毓寶臺村村民張顯亮心里十分感慨。
“小時候遼河水碧清碧清的,后來就變渾了,再后來,河面變窄了,河水變臭了,連一個活物都沒有。眼下,水又變過來了,河里魚蝦多起來了,還吸引來許多鳥雀。”張顯亮的感受,也是遼河兩岸2800多萬城鄉居民們的共同感受。這一巨大變化,源于沈陽經濟區八城市人大常委會的合力監督。
8市人大,形成遼河治污監督合力
遼河是我國七大河流之一,其流域覆蓋沈陽、鞍山、撫順等多個城市,生產總值和人口均占遼寧省60%以上,是遼寧人民賴以生存的母親河。
幾十年來,一些以冶金、石化、鋼鐵、建材等為支柱產業的企業,長時間過度開發利用,使遼河背上了沉重的污染包袱,成為全國污染最嚴重的河流之一。遼河干流和支流上的造紙、石化、冶金、制藥等工業生產和城市生活每天排入遼河的污水高達650萬噸。遼河全年水質以“劣五類”為主。每逢枯水期,河道幾乎沒有生態水補給,流淌的全是工業和生活污水,臭不可聞,成為名副其實的“污水溝”。
2008年7月,根據遼寧省委提出的“三年內干流水質全部消滅超五類,五年內干流城市段景觀化”目標,新一屆沈陽市人大常委會聯合鞍山、撫順、本溪、營口、遼陽、鐵嶺6個城市人大常委會,決定運用監督的力量,協同治理遼河污染問題。
2010年初,上述七城市加上阜新市成為“沈陽經濟區”,阜新市人大常委會應勢加入,形成8城市人大常委會共同依法推進遼河流域水污染治理的強大合力。
代表聯名提出建議、議案,送交兩級人代會
協調行動之一,是8城市的人大代表在遼寧省人代會、全國人代會上,聯名提出相關議案、建議。
在2009年1月召開的遼寧省十一屆人大二次會議上,王軍鋒等16名省人大代表聯名提出了“關于進一步加大遼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工作力度的議案”,提出了落實責任、增加投入、完善法制等多項具體辦法。該議案引起遼寧省政府高度重視,遼寧省人大常委會專門作出《關于進一步加強遼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決議》。
在2009年3月召開的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趙長義等來自沈陽的全國人大代表聯名向大會提交了“關于國家對遼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應給予更大支持的建議”,提出設立遼河流域水污染防治部際聯席會議、加大遼河治理資金投入和政策支持等多項建議。
2009年11月,國家環保部在沈陽召開了“遼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現場會”,全面落實代表建議、推動遼河水污染治理。
立法、執法檢查,盯住長效治污
為了給遼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樹起一道堅實的法治屏障,2010年11月,遼寧省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通過了《遼寧省遼河保護區條例》,2011年1月,該省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又通過了《遼寧省遼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條例》。
沈陽、鞍山、撫順、本溪作為有立法權的城市,其人大常委會積極啟動地方立法保護遼河,分別制定和修訂了《沈陽市水污染防治條例》、《鞍山市環境保護條例》、《撫順市新賓滿族自治縣畜養殖污染防治條例》、《本溪市老官砬子飲用水源保護條例》等多部地方性法規。
8城市的人大常委會還持續開展水污染防治法、環境保護法的執法檢查工作。如沈陽市人大常委會對市內7家重點污染源、7家污水處理廠以及60家市控重點污染企業,重點開展監督檢查,提出治理建議;鞍山市人大常委會對境內匯入遼河的6條河流水環境進行執法檢查,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具體改進措施。
在8個城市人大常委會監督下,從2008年起,8城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鐵腕”措施全面治污:遼河流域內,原來有417家造紙廠,被公認為污染的“罪魁禍首”。在協調行動中,有294家造紙廠被關閉停產,其余全部進行異地搬遷,改造升級,實現達標排放;城鎮生活污水是污染遼河的另一大“元兇”,8城市累計投資100億元,新建99座污水處理廠;各市財政加大投入,對遼河全流域實施大規模污染治理、河道拓寬清淤和退耕還河。
投入終有回報。2011年1月至10月,遼河干流水體達三類標準,為10余年來最好水質。2011年5月,國家6部委對遼河流域“十一五”水污染防治規劃實施情況進行考核,各項指標成績均為“優秀”。
采訪中,沈陽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趙長義表示,雖然“協調行動”已經取得可喜成果,但遼河治理仍然任重道遠,下一步,8城市人大常委會將繼續依法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