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進展難以滿足城市發展需要,清河3次治污效果仍不盡如人意。從更大范圍來說,清河面臨的問題當引起人們對進一步治理流經北京市境內各大河流的深入思考。

在永定河北京市門頭溝區野溪段,通過實施河床改造、生態修復等工程,這里呈現出了一派生態美景。
河道治理不布局豈能下好棋?
"每天下班不用擔心坐過站,聞到那個味兒就知道到清河了。"
這是住在北京市清河附近的人都知道的一個玩笑。雖是玩笑,不難看出這條橫貫北京市區北部河流的污染問題依然存在。
發源于北京市海淀區碧云寺的清河流經朝陽、昌平兩區,在順義區匯入溫榆河,全長23.6公里。現在這條曾經清流潺潺的河流變成了污濁不堪的城市排水河道。
治理仍在進行,但擋不住人們不斷排放的腳步。人們感嘆說:流清河,河流清,重現昔日風貌難上加難。
近日,記者隨自然大學組織的"樂水行"活動(自然大學是由多家環保NGO組織發起的項目)沿清河全線進行考察。借此機會,記者得以一睹清河現狀。
其實從更大范圍來說,清河面臨的問題,值得引起人們對進一步治理流經北京市境內各大河流的深入思考。包括永定河、潮白河、薊運河、溫榆-北運河在內的主要水系,也大多存在類似問題。如何讓這些河流重現清波,成為擺在人們面前的一道難題。
現場
河水臭味難聞,污水處理規模滯后
3月17日,天氣一反常態地陰冷。上午9點左右,記者到達清河南鎮,準備參加清河中游的排污口拍攝活動。
一下公交車,便聞到一陣陣像硫磺一樣的刺鼻氣味兒。從公交車站到河邊的距離大約有四五十米,漸行漸近,這股味兒也越來越濃。
到了河邊,記者才看到清河到底有多"清":見底的河面上泛著黃綠色,上面還漂浮著成片的白色垃圾,河床里很多地方露出斑駁的污泥。記者一行人站在下風口,陣風吹來,很多人不禁眉頭緊皺。
參加考察的隊伍中有一個叫簡格民的志愿者,他居住在清河上游,參加"樂水行"將近兩年了。據他介紹,住在清河沿岸的居民,一年里基本上有兩個月要遭罪,冬天還好一些,到了夏天,只有關著窗戶才能避免臭味入戶。
為了拍攝排污口,簡格民一年四季經常深更半夜還在河邊行走。去年一個冬天的晚上,他戴了頭燈和口罩,拿了相機和測水深用的棍子,全副武裝地去拍攝排污口。
當天晚上,簡格民發現有3個排污口在排放污水,他測量完排污口寬度、排放時間與流量之后,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又爬到另一個排水口去看里面的構造。他發現里面有一道1尺多高的墻,水正從上面漫過來,他用手電往里一照,看到地沿上跑著一大群老鼠,頓時嚇了一跳,加之出水口令人窒息的污濁空氣,頭一暈,一下子滑到了河水里。
簡格民說,在清河站,附近的交通經常擁堵,到了晚上十一二點還塞車。有一次,在他拍攝排污口的時候,碰到橋上6輛車連環追尾。開始很多人還在旁邊圍觀司機吵架,隨后,圍觀者都跑到了天橋邊上,有人還邊走邊說:"這個地方真臭。"
據簡格民講,以前有3個流浪漢在橋下的排水管里住了很長時間。他們把管道架空了,管道下面流水,他們就在上面睡覺。有時,簡格民拍照的時候會給他們帶點吃的東西,問他們昨天晚上有沒有排水。如今,3個流浪漢如今只剩下了1個。
從上午9點~12點,記者一行人徒步從清河南鎮沿著水流一直走到立水西橋,行程大約在13華里左右。
考察組所經過的河段被兩座水閘分成3段。在靠近清河南鎮附近的河段,由于上游水閘關閉,河床裸露在外;同時由于這一河段的社區比另外兩段開發時間較早,居住人口也較多,河流中漂浮物也最多。
當日,這一河段有兩個排污口正在排水,清河污水處理廠的排污口即是其中之一。由于剛排放的處理過的污水溫度較高,這一段的河流有很長一段距離遠遠看去就像一個"蒸屜",河流上彌漫著一層白色的霧氣。
記者了解到,于2002年正式運營的清河污水處理廠目前日處理量為40萬噸,但仍不能滿足當前需求。
據了解,清河污水處理廠第三期擴建工程預計將在今年五六月份竣工,屆時,日處理規模將會再增加15萬噸。也許到時水質會有一定改善。
在另外兩個河段,雖然河水同樣是臭味兒不減,但河面漂浮物較少。其中一個原因是這一河段與奧運村相鄰,環境保護工作做得相對較好;另一個原因是因為這一河段的商業住宅區開發較晚,目前有相當一部分房屋正處于開發與銷售中。
然而,在此次考察的終點--清河南鎮的立水西橋,記者發現這里的河床裸露、垃圾成堆的現象又明顯增多。
治理
曾經三次治理,但目前效果不盡如人意
據"樂水行"隨行資深水資源專家、自然大學水學院環境研究中心(NGO)研究院的王建說,目前,清河沿線排放到河里的水基本上都是生活污水,河水水質在劣Ⅳ類~Ⅴ類之間。
在清河南鎮附近的河段上,記者碰到一位準備放生金魚的女孩,她對記者說:"這樣的水,估計魚放進去也活不了。"
然而,與河水相比,兩岸環境卻相當美觀。靠著磚石與混凝土壘砌的河沿,是一條兩米寬的紅色人行道。再往外,起伏的草坪與高低各異的樹木相映成景。從草坪再向內延伸便是高層住宅。
在附近居住的馬大爺告訴記者,這些景觀都是北京舉辦奧運會之前修建的。現在的河水水質不如奧運會期間,更不能與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同日而語。
"那時的清河才叫真正的清河,河水透亮,水中魚蝦成群,各種飛鳥也很多。現在沒地兒可去,也只好忍著臭味兒在這里遛彎兒。"
"過去,誰要到清河買房或工作,就像被下放到農村一樣。而現在,很多人爭著在這里買房,周圍的人口還在增加,所以水的問題必須重視。"另一位在河畔散步的李大爺表示。
事實上,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北京市政府就對清河進行了3次大規模治理,然而總體不盡如人意。
"樂水行"發起人之一、資深水資源專家張俊峰說,上世紀80年代末,由于位于清河上游的毛紡廠每天排放大量工業污水,清河曾是北京污染最嚴重的河流之一。直到1990年北京亞運會前,毛紡廠被遷走,清河才逐漸還清。
然而,亞運會過后沒多久,隨著人口的增長,清河水質再次受到影響。從2002年起,北京市政府總投資7.17億元,花費兩年時間建成清河污水處理廠,使河流水質再次得到改善。
然而,這種情況并沒有維持多久,到了北京奧運會前夕,由于當地居民繼續增加,污水處理廠難以負荷過量的生活污水,導致清河水質變差。
為此,政府再次投入大量資金對河道進行清理,同時對河流兩岸進行景觀美化。然而,距離上次治理不過4年,清河水質又不太好了。
"我們都是學習環保專業的,跟著'樂水行'走了很多次河流,看到污染幾經反復難以根治,這點讓人確實感到糾結。"北京建工大學大三學生陳京向記者表達了她的憂慮。
前景
人口增長過快,清河治污需跟上城市發展
據記者了解,2002年,清河污水處理廠是按照190萬人的生活污水排放標準并以適度超前的規模建設的。10年時間過去了,這一地區的人口已經增長了100萬人,達到290萬人。然而由于污水處理能力低于污水來水量,導致處理效率降低。
"造成清河污染的原因,除與這里的人口增加太快有關之外,另外也反映出配套設施相對滯后的問題。這兩方面都屬于城市規劃的問題。"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環境所高級工程師李貴寶說。
李貴寶對記者說,城市規劃需要有前瞻性,雖然不可能太"超前",但必須及時根據發展進行修編和調整。
清河區域的發展正是如此。清河周邊城市開發熱情高漲,導致規劃滯后于人口增長速度。
"政府每批一塊地,對市政基礎設施的要求可能影響不大,但批的地、蓋的樓加在一起,其影響可就大了。"李貴寶說。
因此,李貴寶表示,規劃部門或政府部門應把經濟、社會、生態環境幾方面的效益統籌考慮,每過兩三年就應回頭查查規劃與落實的匹配情況,在今后的工作中強化前期規劃,避免再出現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滯后于發展的尷尬。
據了解,目前,清河污水處理廠正在擴建,北小河污水處理廠正在升級改造,北京市水務局正委托規劃委對清河第二再生水廠選址,預計2015年建成投產。
"即便如此,清河是否就不會發臭了,仍很難說。"李貴寶建議公眾采取更加節水的生活方式,比如通過更換節水馬桶、節水龍頭等方式減少污水產出量。
事實上,清河的水污染很大程度也與居民個人用水息息相關。整個清河的污水大部分來自生活污水,都是從每一家每一戶的下水道流入的。
"有時候,我也會罵那些排污水的人,但后來也心虛了,因為每一次自己洗完臉洗完衣服的污水也排到河里去了。"簡格民說。
今年春節正月初五,簡格民從老家回到北京的第一天,他發現因為很多人離開北京過年,很多排污口都停了。所以說,一個普通居民的用水和節水習慣與北京市的每一條排污河都息息相關。
"我希望每一個人都可以親眼看看身邊的河流,發動身邊的人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簡格民說。
追問
北京何時擺脫水資源短缺和污染困境?
清河只是北京市河流現狀的一個縮影。目前,北京市的河流狀況并不令人樂觀。
北京共有五大水系,呈"掌"形分布:西有永定河,北有潮白河,南有大清河,東有薊運河,中央有溫榆-北運河。5條河流有180多條支流。可以說,自古以來,北京城就不是一個缺水的城市,并且水資源還很豐富。
然而,近半個世紀以來,豐水的北京正在走向干渴的邊緣,備受水資源短缺與污染的煎熬。
有關資料顯示,目前北京市年均消耗總水量為35.5億立方米。然而,就北京市2010年水資源公報來看,即使加上污水經處理后的6.2億立方米水資源,以及從鄰省山西、河北兩省調來的3億立方米的水資源,也僅有27.2億立方米,還有8.3億立方米的缺口。
水資源缺乏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為原因。王建認為,人類的原因居于主要地位,影響率在60%以上。北京五大水系目前的現狀也說明了這一點。
目前,除了為密云水庫供水的潮白河之外,其他4條河流存在水量不足或水質不理想等問題。即便是潮白河,在密云水庫的下游,河流水質也并不很理想。
記者在參加"樂水行"走潮白河時發現,從密云水庫往下的河道大多是干枯的,一直到河北省的燕郊一路下來,只有在順義區奧運皮劃艇賽場段才聚集起了一段清澈的河水,然而這水也是通過下游的大壩蓄水,并且地下鋪了防滲膜才聚集起來的。
被稱為北京"母親河"的永定河也在1997年時水質下降到Ⅴ類,這條全長達680公里的河流由于過度開發水電,目前整條河流上已有267座水電站,這些大大小小的水電站使河流肝腸寸斷。
位于北京中部的溫榆-北運河水系是唯一發源于北京市境內的河流。現在,河流上游尚未污染的河段部分,曾經有100多個山溝里汩汩流動的泉水流入,目前卻只剩下4眼,又被山口前的水庫阻攔,從水庫往下早已斷流。
而在下游,溫榆-北運河接納了眾多來自北京城市的污水。清河、通惠河、涼水河等支流在接納了北京城90%的污水以后,全部排入北運河,使這條昔日北京日常物資供給的生命線變成了名副其實的排污溝。
源頭地帶雖缺水,但是在下游廊坊、天津等城市,這條河的水量卻可以行輪船。在走河過程中,張俊峰被自己的所見所聞"嚇"了一跳,由于河流中的污水經過一段時間的稀釋,到了下游水質逐漸變清,下游居民不知所以,還以為河水能用于生活方面。
位于北京市東部的薊運-泃河水系也存在類似的問題。記者了解到,泃河流域曾有大量的地下水,孕育了很多泉水。而目前,上游僅有一口大泉水往外流,然而從平谷出北京開始到河北省三河市這一段,河道里的水也不太好了。
一位參加"樂水行"的專家說,以前,薊運河流域內的金海湖是北京第三大的水庫,比十三陵水庫大,從2002年至今已經蓄不起水來了,逐漸淡出了人們視野。
面對北京河流狀況,記者了解到,北京市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
以永定河為例,記者了解到,目前,永定河被定位為"京西綠色生態走廊與城市西南生態屏障"。2011年9月,北京市政府花費170億元打造的17公里長永定河京城段的綠色生態發展帶已經向游人開放。
對此,有人認為,如此大量耗費資金只是為了抬高兩岸房地產的價格,也有人表示這樣做是將河道治理與城市整體發展規劃結合,體現了人水和諧、科學治水的理念。而將河道治理與城市整體發展規劃結合到底怎樣最科學,有專家表示仍需深入研究。
而為了治理北運河,北京市政府制定了《北運河流域水系綜合治理規劃(2009-2015年)》,計劃總投資162億元,全流域劃分為226個治污單元進行治理,今年全流域內一、二級支流將實現"不黑不臭無水華"的目標,到2015年,流域內水量利用率提高到70%。
盡管采取了治理措施,但在一段時期內,北京市還將直面水資源短缺和污染等問題。
然而在缺水的同時,北京市水資源利用率卻并不高。洗車、洗浴場所、水上樂園等耗水項目的實施,讓人們忘記了北京是個缺水的城市。
李貴寶建議,當前北京市需要加快推進城市"階梯水價"改革,利用經濟杠桿作用促進全社會節水,盡快確定居民基本用水標準,以約束奢侈用水行為,激勵產業提高用水效率。
同時,將雨洪控制利用作為城市建設重要環節,落實到區域規劃和基礎設施建設中。凡是規劃用地新建項目必須建立雨水收集利用系統,公共場所強制推行環保型透水地磚等集雨設施蓄存雨水。
馬上就評
城市河流治污要前瞻性考慮
原二軍
有河流的城市,房產開發商往往喜歡在河邊開發“親水樓盤”,在北方缺水城市河流因此成為稀缺資源。筆者曾在一本航空雜志上看到過北京北小河邊開發的一個“親水樓盤”廣告。在廣告中,北小河儼然一副清流蕩漾的模樣。而筆者每天都經過這條河流,看見的北小河卻與此大相徑庭:水色發黑、氣味熏人,夏季尤甚。
無論是清河還是北小河,其實歷史上都曾清流不斷。而其所處的北京城,歷史上向來就不缺水。外有永定河、潮白河、大清河三大水系環城而繞,內有明代在城市中央開挖的北、中、南三海溝通河道,北京宛如一座水城。然而隨著城市的迅速擴大和人口的激增,河水充盈、碧波蕩漾已經成為歷史。水景不再、水質下降、水量不足,成為當下北京不少河流的現狀。
應該說,北京對于污染河流的治理也是下過一番功夫的,也曾有過積極的效果,但治理的速度卻趕不上城市化發展的速度。當一條長度不到30公里、流域面積僅150平方公里的河流周邊聚集了近300萬人口,尤其在北京這種降水量少的北方城市,無法像南方城市那樣有充足的自然水源來補充,如果污水處理能力跟不上相應的人口增長的話,河水變成排污溝也就不意外了。從這個角度看,清河“三治三污”背后,是城市規劃與建設理念滯后于城市發展的后果。
清河治污過程對于正在迅速發展的城市來說有很多啟示。首先,規劃應有足夠的前瞻性,適度超前于城市發展。河流的環境承載量是多少、流域范圍內的人口和工商業容納量是多少、現有基礎設施具備服務能力如何、未來數年內會增加多少人口等問題,是可以進行估算并量化的。根據量化結果,提前規劃居住、工商業以及各項配套設施的布局,并留出相應裕量,不但可以避免“邊污染邊治理”的高成本發展模式,還可以提前優化區域發展。
其次,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應先行。目前在很多城市建設中,配套的污水處理、管網建設等基礎環境設施經常滯后,污水處理能力跟不上人口增長。如不把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重視起來,類似清河“三治三污”現象仍會發生。
再次,城市建設應注重生態理念。對于城市河流污染治理來說,除了提前規劃、建設基礎設施、加大治污力度之外,很重要的一點是要恢復河流本身的自然生態。目前不少河流為了保存有限的水量,對河道都用混凝土襯底砌坡,讓本來可以通過土壤和水中植物進行自我凈化的河流變成了一條死水。這樣還帶來另一個后果,一到每年汛期,自然降水往往通過被密封的河道白白流走,無法回補城區地下水,造成水資源的浪費。
對很多發展迅速的城市來說,如果不從城市規劃這樣一個更為宏觀的角度去考慮河流污染治理,往往只能治標不治本,一時有效果而長遠來看污染又會卷土而來。因為城市規劃對一個城市的整體發展進行的是全面的考慮,不僅會對城市的外在形態如道路、建筑進行考慮,還會對城市的水資源供應、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未來人口增長是否匹配進行前瞻性的思考。只有進行前瞻性的通盤考慮,相關部門才能針對人口發展趨勢對污水處理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進行統籌安排,避免肆意排污現象出現。
河流是一個城市的血脈,只有血脈疏通了,城市的靈性和活力才能顯現出來。對于北京來說,希望這一天不再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