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質好了,水壓高了,敲門‘抄水表’沒了。”昨日,市區大明路以西地段的住戶告訴筆者,實施自來水“一戶一表、計量出戶”改造后,90多戶居民享受到了改造帶來的好處:用了多少水一目了然,水費從原來的2元多/噸(集體用表包括公攤和損耗)降至現在的2.0元/噸。
85%居民用戶享受終端抄表服務
截至上月底,市自來水公司在冊居民用戶水表總數已從2005年前的近3萬戶,增加到現在的6萬戶,翻了一番,覆蓋城區85 %以上的居民用水戶。
2001年,我市6000只總表開始進行“一戶一表”改造,在抄表到戶前,以往每年有一萬戶總表增加(現改造難度越來越大,因南市路高地段、技術等條件不成熟,還無法實施改造)。此前,我市普遍實行的是總表計費的方式,市民需要依據總表的度數統一繳水費,從而衍生出了類似“七十二家房客”一樣的多種問題。這一次張三不繳水費,大家幫他分攤了;下一次李四故意少報用水量,使其他用戶增加費用……各種問題不勝枚舉。
10余年來,市自來水公司積極推進“一戶一表、計量出戶”改造工作,逐步使城市居民成為真正注冊的用水戶,直接向市自來水公司繳費,減少了鄰里間的矛盾,營造社會整體和諧氛圍。
抄表只是起點全線工作量翻幾番
近年來,隨著抄表戶數不斷增加,市自來水公司工作人員加班加點,想方設法提高效率。以一棟樓高5層,每層4戶的樓房來計算,水表數從過去的2只總表一下子激增到20只水表,抄表員的工作量翻了幾番。
據統計,目前,每名抄表員平均一天要抄超過181只水表,按每天8小時工作時間來算,每人每小時至少要準確地抄22只水表(路途有遠近、區域情況難易不一等)。由于社會管理等環節暫未跟上,目前抄表工作只能依靠人工的手段來完成。因此,以往只是抄大樓總表的工作量就轉化成十多倍戶表的工作量。以抄表為起點,接下來的數據管理、收費、追欠等全線的工作量都相應激增,工作強度非常大。
解決實際問題只能利用工余時間
為了適應新的抄表工作需求,市自來水公司的管理人員也創造了新的工作方式:“白加黑、五加二”工作法。由于抄表到戶后帶來新的變化,戶數不斷增多,抄表及復查數量大幅增加。每當遇到棘手的事情,還一定得到現場解決,規定的8小時工作制自然擴展到8小時以外,五天工作日自然要用上自己的休息日(星期六、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