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中明確提出,實施污染物減排重點工程要推進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改造提升現有設施,強化脫氮除磷效果,大力推進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加強重點流域區域污染綜合治理。
“十二五”期間我國仍然處于工業化中后期,工業化和城市化仍將處于加快發展階段,資源能源與環境矛盾將更加集中。廣東省汕頭市為達到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的戰略目標,抓住“十二五”這一經濟社會發展的轉型期和解決重大環境問題的戰略機遇期,繼續強化污染減排。為此中國經濟導報記者就汕頭市污染減排工作的現狀、相關部門的具體措施以及污染減排技術等問題采訪了廣東省汕頭市環保局副局長王建平。
化學需氧量減排任務達成
“十一五”以來,汕頭市堅持把污染減排作為環境保護促進科學發展的重要抓手,以解決危害群眾健康和影響可持續發展的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狠抓主要污染物減排,通過強化環境執法、嚴格執行環評和“三同時”制度、加強污染防治設施運營管理等措施切實加強領導,建立了減排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形成了政府統籌、環保部門牽頭、各職能部門分工負責、全市上下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大力實施工程減排、結構減排和監管減排。
據汕頭市環保局副局長王建平介紹,在城市環境綜合整治方面,全市各級政府積極采取措施增加環保投入,促進城市污水處理、垃圾處理、城市燃氣、城市綠化和河溝整治等工程建設。至2010年底,全市環保能力建設總投資共9741.79萬元。其中,投資2845.8萬元用于市環境保護監測站標準化建設和區(縣)環境監測設備配置,投資4332.67萬元用于粵東(汕頭)環境應急監控指揮中心建設;投資500.06萬元用于全市環保信息系統建設;投資177.18萬元用于環境監察機構標準化建設;投資932.08萬元用于環保宣傳教育;投資954萬元用于環境規劃編制等環境管理基礎性科研工作。
污染物持續減排壓力加大
《汕頭市“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指出全市人口、經濟、能源和資源消耗仍然保持較快增長速度,污染減排面臨“增量”持續增加和“存量”削減空間收窄的雙重壓力,形勢十分嚴峻。但“十二五”是汕頭市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的關鍵時期,在工業化初級階段的發展后期加速發展期,以工業經濟為主導帶動產業經濟發展戰略逐步形成,受工業項目帶動的下游產業將步入快速發展階段,這導致汕頭市污染物持續減排壓力加大。
據汕頭市環保局副局長王建平介紹,“十二五”期間,汕頭市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考核指標由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兩項擴大到四項,增加了氨氮和氮氧化物,減排領域在工業、城鎮生活的基礎上,增加了機動車和農業兩個領域,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減排工作的全面推進。與此同時,由于資金、征地、拆遷等原因,部分重點減排工程項目進展緩慢,未如期完成整改任務,部分已建成的污水處理設施由于配套管網不完善,不能充分發揮污染削減的效益,對完成“十二五”減排任務帶來很大的壓力。
目前汕頭市現役12.5萬千瓦以上燃煤火電機組已全部安裝脫硫設施,全市污水處理能力“十一五”新增44.7萬噸,進一步減排的空間有限,同時,“十二五”期間國家將氨氮、氮氧化物納入污染減排目標,將直接面臨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持續減排和氨氮、氮氧化物考核減排的雙重任務,污染物持續減排壓力不斷增大。王建平副局長介紹道。
控制水和大氣污染物總量以應對減排新形勢
針對目前減排新形勢,王建平副局長告訴記者,市環保部門將在水污染物總量控制和大氣污染物總量控制兩方面抓落實工作。
在水污染物總量控制方面,將加強對縣、區一級污染減排工作的指導,嚴格控制主要污染物新增排放量,進一步壓縮落后產能比例,淘汰“十五小”、“新五小”企業,強勢推進造紙及紙制品業、棉、化纖印染精加工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的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繼續推進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及其配套管網的建設,提高污水處理廠污染物去除能力,提升污水處理效率。同時,對水污染物新增量進行限制,控制每年工業化學需氧量、氨氮新增量,確保達到減排目標要求。
在大氣污染物總量控制方面,繼續推進能源結構持續優化;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淘汰落后產能,遏制高耗能、高污染產業的發展。新建項目按照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最嚴格的環保要求進行控制,大幅度降低污染物排放強度,其中電力行業新建燃煤機組全部配套低氮燃燒技術并建設脫硫、脫硝設施,機動車實行國四排放標準、供應配套油品。
結合汕頭市供熱規劃,推進SO2全面減排;SO2減排將由“十一五”主要依賴工程減排的方式向工程減排、結構減排和管理減排齊頭并進方向轉變。燃煤鍋爐走結構升級技術路線,以集中供熱和熱電聯產替代部分小型燃煤鍋爐,或由燃煤改為燃氣鍋爐,對大噸位燃煤鍋爐因地制宜安裝脫硫設施,已安裝設施的提高脫硫效率。
推進電力行業和機動車NOX排放控制,突出重點行業和重點區域減排。NOX排放控制以電力行業和機動車為重點,強化重點區域減排。電力行業全面推行低氮燃燒技術,新建機組安裝高效煙氣脫硝設施,現役機組將因地制宜、因煤制宜、因爐制宜地推進加快煙氣脫硝設施建設,強化已建脫硝設施的運行管理;機動車提高新車準入門檻,加大在用車淘汰力度,汕頭市城區供應國四油品;燃煤鍋爐推行低氮燃燒技術或煙氣脫硝示范工程建設,其他工業行業加快NOX控制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進程。
多措并舉推進污染物總量減排
面對經濟持續增長和城鎮化進程中嚴峻的減排工作形勢,王建平副局長表示,汕頭市環保局將積極部署,加強溝通聯系,加大執法力度,多措并舉推進污染物總量減排。
一是把好建設項目環保審批關。建立實施總量前置審核制度,將污染物排放總量指標作為審批項目環評的前置條件,對新增污染排放項目實施嚴格的總量前置審核。逐步完善重污染行業環境準入標準體系,提高環保準入門檻,使全市重污染行業結構和布局趨向合理,工藝技術得到優化升級,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水平得到提升。對未按期完成減排目標的地區實行“區域限批”或“行業限批”。
二是加強監管減排。建立和完善在線監控系統,構建日常監管與社會監督相結合的污染源長效管理機制,促進污染減排。強化火電、化工、造紙、印染、電鍍等重點行業污染源在線監控設施建設和聯網,加強污染排放的監督管理。深入開展環保行政執法監督檢查,嚴厲打擊各類環境違法排污行為,強化不能穩定達標排放企業的深度治理。
三是加強技術支撐和隊伍建設。加強減排監測體系建設,按照國家和省的有關要求,結合本市實際,每年制定并實施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監測體系建設年度計劃,加強污染源監督性監測,推動污染源排放穩定達標,為環境管理提供技術支持。爭取到2015年,除南澳縣外,市級及各區級監測站標準化硬件建設均達標,標準化建設硬件達標個數達到6個,初步建成“機制健全、覆蓋全面、管理規范、能力一流、效益顯著”的減排監測體系,為全市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建立“提高三支隊伍素質”的機制,加強環境監測、監察隊伍建設,推進企業完善內設環保機構設置,積極開展環保專題培訓,努力提高“三支隊伍”能力和工作主動性,為污染減排工作的有效開展奠定基礎。
四是加強宣傳教育。拓展媒體宣傳陣地,在本市新聞媒體設置環保宣傳專欄,適時開通汕頭市環保微博,加強新聞宣傳的組織,進一步普及減排知識和政策法規宣傳。借助“六五”世界環境日、環保宣傳月、環境文化周、環境安全宣傳月等,廣泛組織多部門、多團體參與的環保宣傳活動,拓展社會參與環保渠道,鼓勵各屆積極參與減排的監督和實際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