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趙靜報道 用洗菜洗衣的剩水沖廁所,使用節能燈……這些簡單的節水節能措施,如果拿到已經實施“分質供水”十多年的營口市,那可就沒啥技術含量了。如今,在230萬營口人心中,環保已經成為生活中的自覺行為。
作為一個人均水資源僅有660立方米的缺水城市,營口人用水可謂精打細算。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營口市便實施了遼河水源工程,將經處理后的遼河水作為非飲用水供給居民沖廁,沖廁水管與飲用水管分開,實現了雙管“分質供水”。如今,營口市新建住宅都被要求安裝兩套水管,否則不能開建。目前,營口市非飲用供水已經占到全市總供水量的1/3,覆蓋3500多個企業和114個社區。
“今年年底,營口市在建的9座城鎮污水處理廠將全部投入運營,累計污水處理能力將達每日47萬噸,其中污水回用能力為每日13萬噸。屆時,營口市的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率將達到90%以上。”營口市副市長唐心恩自豪地介紹。
營口市的一些大企業在節能減排上更是“精益求精”。在鞍鋼鲅魚圈新廠,清新的空氣和不停轉動的風電機組讓你很難相信這是個鋼鐵企業。工廠負責人介紹,“我們廠有生產、生活兩個污水處理廠,水循環率可達到98.3%。再加上工廠采用余熱供暖和海水淡化系統,基本上能做到自給自足。 ”
在城市建筑、交通等方面,營口市也處處踐行環保理念。去年,營口市結合危舊房改善工程,對14個住宅小區的108棟居民樓進行了保溫改造,通過給老樓“穿衣戴帽”提升保溫節能效果。下一步,營口市還將實施“陽光屋頂工程”,通過在公共建筑、住宅建筑、公共設施等各類建筑和構筑物表面加裝太陽能光伏電池組件、電能控制系統和并網系統,實現光伏發電在建筑領域的推廣應用。
目前,營口市已有千余輛出租車、私家車和公共汽車用上了天然氣。今年,營口市還將對54臺公交車輛進行“油改氣”改造,以減少汽車尾氣污染。此外,營口市還通過開展“一縣一熱源”工程,采用拆小組大等方式對城市小鍋爐進行重組并實行集中供熱,有效減少污染和耗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