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日從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水利工作協調小組第三次會議上了解到,經過調水引流、控源截污等綜合整治,太湖水環境持續改善,太湖水質基本保持穩定。
太湖藍藻成規模暴發的時間逐年推遲,2009年藍藻大面積發生的時間比2008年推遲了近1個月,2010年又比2009年推遲了50多天。去年,湖體氨氮穩定在Ⅱ類、高錳酸鉀指數穩定在Ⅲ類,總磷和總氮指標穩中有降,其中總磷年均值穩定達到Ⅳ類水標準。太湖富營養化程度總體呈下降趨勢,去年平均為58.5,略低于2009年同期水平,處于輕度富營養化狀態。同時,流域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去年15條主要入湖河流劣Ⅴ類條數從2007年的9條減少到1條,主要入湖河流總氮、總磷入湖量比2007年分別下降22.3%、19.1%。
省水利廳廳長呂振霖介紹,上述成績來之不易。去年累計抽引江水23.5億立方米,其中入湖10億立方米,較上年增加1倍多;打撈藍藻67萬多噸,并完成太湖生態清淤758萬方,整治河網191條,疏浚淤泥600萬立方米,這些措施使得太湖水質基本保持穩定。
同時,我省深入開展太湖水污染防治,全年新建成污水處理廠15座,完成污水處理廠除磷脫氮改造28座,配套污水主管網2200多公里。我省太湖流域已實現鎮鎮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沿湖各自來水廠持續合格供水7億多噸,世博會期間向上海輸送優質源水33億立方米,有效確保了供水安全。經過努力,太湖地區水功能區達標率上升了近6個百分點,太湖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和水廠供水水質均符合國家規定標準,未出現大面積湖泛,太湖水環境綜合治理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王慧梅 周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