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珠三角規劃綱要的大背景下,廣東省水利電力勘測設計研究院受命進行調研,做出《珠三角水資源保護與利用一體化報告》,昨日在東莞科技館舉行的科技創新論壇上公布。根據報告,東莞的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為349立方米,遠遠低于1000立方米的警戒線。
總人口分薄了水資源
昨日的報告會上,廣東省水利電力勘測設計研究院規劃分院副院長徐輝榮介紹,根據調研結果,按照東莞市最新的人口普查,常住人口有800多萬來計算,東莞的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為349立方米,比深圳的295立方米高,但還遠遠低于國際學術上公認的人均1000立方米的警戒線。這里所說的水資源主要是降水以及各種水庫計算出來的總和,還不包括過境水。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候,東莞人口200多萬,這樣的水資源總量平均下來還是夠用的。但是現在人口激增,分薄了很大部分的水資源。”與此同時,徐輝榮還強調,東莞還面臨著很大的水質型缺水,這會使得用水環境更加緊迫。
桑拿等高耗水行業水價更貴
東莞本土的水資源有限,那么依靠東江過境水能否解決問題呢?徐輝榮表示問題仍然堪憂。報告顯示,珠三角流域的西江開發為1.3%,東江為25.8%,國際上認為,河流的開發程度不宜超過30%,否則就有“涸澤而漁”的危險,因此也引發了珠三角各個城市搶水的博弈。
按照前兩年的東江分水方案,東江360多億立方米的水資源總量,開發的數量達到100多立方,東莞就分到二十幾億立方,占去五分之一,已經頗為受重視。“但還是得有意識地減少耗水高的產業,把東莞原有的一些工廠遷到外地去;桑拿行業耗水很多,所以該行業的商業用水水價要比居民用水甚至一些工業用水更高,用價格杠桿調節。”(記者 楊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