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的天更藍了,水更清了,地更綠了,空氣更清新了,生活環境越來越好了,人與自然更和諧了。這是咸陽市民的共識。
2009年咸陽市COD、SO2排放量分別較2005年削減9.4%、22.6%,兩項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降幅均位列全省第一;秸稈禁燒連續三年實現“不燒一把火,不冒一縷煙”的禁燒目標;2009年國控監測斷面隴海鐵路橋控制斷面污染綜合指數比2005年下降46.3%;市區空氣質量二級和好于二級天數連續四年超過300天,城市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
創新機制破解難題,率先在全省實現縣縣建成污水處理廠。我市積極通過市場手段破解城市環保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短缺難題,逐步探索形成“企業建廠、政府建網,企業運營、政府監管,企業按標準排放、政府按達標水量付費”的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經營模式,相繼建成城區東郊、西郊污水處理廠和11個縣市污水處理廠,率先在全省實現縣縣建成污水處理廠,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80.15%。積極實踐生物治污,實施濕地資源保護和生態系統修復工程,累計栽種蘆葦1500畝,實現主要污染物去除率60%以上,實現污染治理與生態景觀建設的有機結合。實施渭河、灃河綜合治理工程,建設“咸陽湖”,形成水面1860畝,南北兩岸綠化面積82萬平方米,碧波蕩漾、美景滿眼。
大力開展生態建設,綠色秀美咸陽凸顯。組織實施“3613”生態環境保護示范工程和農村環保“雙百工程”。截至2009年底,全市自然保護區覆蓋率7.11%,森林覆蓋率23.5%,市區綠化覆蓋率39.29%,人均綠地9.66㎡,全市森林覆蓋率由2005年的23.5%提高到2009年的26%;涌現出禮泉白村果畜沼生態循環農業、淳化潤鎮生態校園、彬縣龍高鎮舊村改造、旬邑新農村建設環保一體化模式等一批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先進典型。目前,全市共建成國家級綠色文明示范單位3家、省級35家、市級134家、縣級369家,綠色生態之路越走越寬。
大力落實三大減排措施,超額完成“十一五”減排目標。累計關閉小火電機組4臺、總裝機容量12.4萬千瓦,淘汰水泥落后產能147萬噸、焦化產能33萬噸、造紙產能27萬噸。在工程減排方面,全市形成煙氣脫硫裝置340萬千瓦,建成城鎮污水處理項目13個,形成日處理污水能力33.9萬噸、日生產中水3萬噸。相繼督促64家國控、省控、市控排污企業安裝污染源在線監測裝置,并完成與省、市級監控平臺的聯網。
加大環保執法力度,保障群眾環境權益。我市大力實施“藍天、碧水、寧靜、安全”工程,連續七年開展“環保掃黑”行動,拆除燃煤鍋爐801臺,治理餐飲業油煙491家,累計取締不符合環保規定的儲煤場、煤灰場63處、白灰窯168多家;督促50家涉水企業投入治理資金近23億元,其中20家重點水污染企業全部建成廢水處理設施,實現穩定達標排放;加大對建筑施工噪聲和生活娛樂噪聲的監督管理,強化環境安全管理。(陳飛 鹿韜 申謹源 任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