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廣西西江黃金水道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了解到,廣西建設西江億噸黃金水道工作加快推進,迄今已斷航30多年的紅水河航道有望在2015年實現全線復航。
珠江上游的紅水河上達資源豐富的云貴腹地,中聯西江航運干線,下接珠三角地區,是國家規劃建設的南方水運主通道之一,但由于過去在水資源開發利用中兼顧內河航運不夠,在建設大化、百龍灘水電站時未能同步建設通航設施,船舶只能在各庫區內區間通航,以致紅水河全線于上世紀70年代中期后就一直處于斷航狀態,紅水河航運市場日趨萎縮。
經多方呼吁和努力,近年來紅水河復航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據廣西壯族自治區港航局局長杜敬民介紹,目前巖灘水電站升船機、大化水電站船閘、龍灘水電站船閘等一批復航工程按計劃順利完成。后期建設的紅水河樂灘水電站擴建工程和橋鞏水電站工程均同步建設了通航設施。紅水河航道整治工程正在加緊進行。
廣西在2008年提出打造西江億噸黃金水道的水運建設目標,按照《廣西西江黃金水道建設規劃》,未來幾年內廣西內河港口總吞吐能力達到1億噸以上,其中紅水河要基本建成500噸級航道,形成以西江航運干線和右江、紅水河、柳黔江水運通道為主骨架的內河航道網。
今年10月,廣西西江黃金水道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出臺《加快推進紅水河航道恢復通航工作方案》,按照《方案》,2015年要實現紅水河全線復航,全線全年可通行500噸級以上船舶。
目前交通水運部門正抓緊做好百龍灘等樞紐船閘竣工驗收和通航驗收工作;完善運行管理機構,落實人員,做好培訓;完成船閘規劃報批,錨地選址、建設;建立健全船閘運行管理機制及通航應急預案等。航道航標、港口碼頭、航運市場培育等工作也在積極進行中。(記者:張周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