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日獲悉,今年,我市共投入4094萬元開展崇武至秀涂海岸帶資源環境整治和保護,完成年度各項整治和保護任務。今后,我市將把“崇武至秀涂海岸帶資源環境保護和開發利用”寫進市“十二五”規劃,力爭把該海岸帶建設成風光秀麗、生態良好、景觀和諧的風景線。
五十八處“兩違”搭蓋全部拆除
目前,崇武至秀涂海岸帶上,應拆除的58處違章建筑、臨時搭蓋和占用海岸經營的沙場,已經全部拆除。
被拆除的“兩違”搭蓋中,有一部分是海鮮大排檔。為此,我市制訂了海鮮館大排檔搬遷過渡方案,確定在東園鎮下垵村和張坂鎮玉山村各設一處海鮮館大排檔搬遷過渡地點,過渡期為三年。據了解,海岸帶沿岸景觀整治完成后,海鮮館大排檔將逐步并入“泉州臺商投資區旅游度假區”和“惠安縣青山灣旅游度假區”的遠景規劃中進行集中配套管理,其他區域不再零星布點。市人大常委會建議,應按照統一設計、施工的要求建設大排檔經營店,使之既滿足游客用餐需要,又與旅游景觀相協調。
海陸同時開展岸線垃圾治理
今年,我市在海漂垃圾較多的重點地區青山灣、崇武濱海旅游區和崇武國家中心漁港等地開展海漂垃圾清理整治工作,收集各類海漂垃圾11.45噸。
海上垃圾主要由漁船“兩桶”來收集。我市為400艘60馬力以上的中型漁船配備生活垃圾收集桶和漁船廢油收集桶,督促漁民按規定收集船上生活垃圾和船用廢油。在岸上,我市結合家園清潔活動,開展清理海岸帶沿岸鎮村生活垃圾和建筑廢渣的行動。沿海各行政村均設立一個垃圾收集堆放點,成立一支衛生清潔隊伍,定時清理收集轉運垃圾。
分兩階段編制保護專項規劃
市規劃局委托美國一家設計公司編制《崇武至秀涂海岸帶資源生態保護和開發利用專項規劃》。規劃分兩個階段完成,第一階段《崇武至秀涂海岸帶資源環境保護和開發利用專項規劃》編制將于近期完成,第二階段編制《秀涂至崇武濱海區域生態保護和景觀旅游規劃》將于明年3月前完成。今后,我市將嚴格按照規劃做好海岸帶的整治、生態環境保護和開發利用工作。同時,在重要地段和節點建立環境監控點,控制游客規模和開發強度,以促進海岸帶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今年以來近海治污已投入8.88億元
76個年度計劃項目預計有75個(基本)完成
截至12月15日,今年全市近海水域環境污染綜合治理工作共投入資金8.88億元,年度計劃實施的76個項目中,66個完成或基本完成年度整治任務,10個項目正在加快推進,預計年底將有75個項目完成或基本完成年度整治任務,完成率達98.7%。
污水處理廠負荷率提升16.6%
今年,年度計劃新建、疏通和改造污水管道205.21公里,已完成179.7公里,至此,全市污水管網總長度達1397.78公里。隨著污水管網建設速度加快,污水處理廠負荷率顯著提升。11月份,12座生活污水處理廠日均實際處理污水量達到53.6萬噸,負荷率達86%,比1月份提升了16.6%。
垃圾處理方面,晉江市垃圾焚燒發電廠擴建工程、惠安縣垃圾焚燒發電廠建成投入試運行,安溪縣垃圾焚燒發電廠、南安市垃圾焚燒發電廠二期工程將于近期投入試運行,今年底全市垃圾處理處置能力將達到5450噸/日,比2005年增長近8倍。全市累計建成150個垃圾中轉站、轉運站、焚燒爐、填埋場,鄉鎮、農村的垃圾收集、轉運、處理體系進一步完善。
新(改)建工業環保設施375套
今年,全市工業污染企業新建、改建環保設施375套,新增工業污水處理能力5.36萬噸/日。1200多家企業爭先申辦建設項目竣工環保驗收手續。300家企業實現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與環保部門聯網,43家國控重點企業全部完成自動監控系統驗收和數據有效性審核。
溪流溝渠年度整治任務進入掃尾階段
今年,全市計劃實施18條(段)、累計15公里的溪流、溝渠整治,已有14條(段)完成整治,其余4條(段)進入掃尾階段,累計完成整治14.5公里。
在整治過程中,各地全面清除溪流、溝渠的淤泥及垃圾,取締河道周圍危棚簡屋、廢品回收點、垃圾臨時堆放點,溪流、溝渠環境狀況明顯改觀。今后,我市將繼續分期分批實施小流域污染治理,認真組織實施《泉州市第一批小流域水環境污染調查和整治工作方案》,全面開展20條小流域整治,對1062家企業(單位)實施集中停產整治或關閉取締,逐步改善小流域水環境狀況。(記者:陳凌鷺 曾紹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