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水質差是深圳人的心病。在當地被稱為“兩河”的龍崗河、坪山河更是因為被廣東省環保廳掛牌督辦而被廣泛關注。如何提升河流水質?
在利用科技加密監測、加大執法力度的同時,淘汰落后產能、加快企業優化升級才是治本之策。深圳環保人清醒地直面這一問題,也有智慧解決這一問題。
從現場檢查向現場核查轉變
2010年以來,深圳市不斷加大對“兩河”流域工業污染源的執法檢查和整治力度,先后開展了龍崗、坪山“兩河”流域專項整治工作,對多家綜合電鍍廠含磷酸鹽污染因子的廢水是否分流、是否單獨處理等情況進行全面檢查。
截至目前,深圳市在“兩河”流域內開展了20余次大規模的拉網式執法,查處違法行為548起,處罰金額983萬元,吊銷排污許可證4家,限期治理4家,有力地打擊了企業的環境違法行為。
值得一提的是,執法人員在對流域工業污染源進行全面掌握的基礎上,重點核查企業的用水量和排污狀況,通過對企業的排污申報、臺賬運行記錄、自來水公司的水費單、危險廢物轉移聯單以及藥品購置單據等原始記錄及數據進行統計、對比,從而發現線索,找出問題。
這種由現場檢查到現場核查執法方式的轉變,大大節省了人力、物力,也提高了執法效能。
完善污染源在線監控
據介紹,目前深圳已完成“兩河”流域內全部國控、省控、市控污染源的在線監控系統建設。在強制安裝COD、pH、流量在線監測的基礎上,已選取部分企業開始先行試行安裝重金屬在線和自動采樣裝置。目前,已安裝自動采樣裝置10臺(家)、動力設備工況黑匣子兩套(試點兩家)、重金屬在線兩家(另有兩家正在安裝中)。
同時,他們進一步設置、細化監控點位,并明確各監控點位所對應控制的工業污染源,每月對監控點位采樣監測一次,借助監測結果及時查處違法排污行為,以點帶面逐步排除不達標影響因素。 龍崗河所在的龍崗區大力推行環保信息化工程,對流域內的重點排污企業實行24小時監控,目前有71家重點企業聯網投入使用。
實施重污染行業產業升級
要提高環境質量,就要調整產業結構,推進企業優化升級,這已成為人們的共識,也是治本之策。“兩河”流域所在的龍崗區和坪山新區已拿出“硬政策”,加快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步伐,依法淘汰低端產業,促進其轉型升級或引導退出。
龍崗區政府提出了2011年清理退出約2000家低端企業、2015年前清理退出5000家以上低端企業的工作目標,制定了操作性較強的工作措施,明確了區貿工、環保、勞動等相關部門的職責分工。
具體來說,為鼓勵和扶持低端產業轉型升級,龍崗區將從環保專項資金中給予轉型升級企業一定額度的資金扶持。對轉型企業在轉型過程中遇到的環保審批等問題,實施綠色通道,提供無償的環保技術評估,提供積極主動的服務。對滿足現行環保標準要求、但希望退出的重點污染企業,經核準后,從環保治理專項資金給予一定額度的資金補助。
坪山新區管委會的淘汰低端企業工作方案明確提出,將通過建立和完善產業標準,堅決淘汰和轉移一批落后產業和重污染企業,為發展高端產業、支柱產業、新興產業騰出空間。用3年時間,每年關停一批、轉移一批、轉型一批,力爭淘汰低端企業500家、升級轉型企業200家、淘汰重污染企業40家,實現新區產業結構全面升級,單位GDP能耗水耗下降10%的目標。
有數據顯示,2010年以來,“兩河”流域內的21家市管電鍍、線路板企業中,有17家進行了優化升級,總投入改造資金約7200萬元,目前已有12家企業改造完成,基本上穩定達標排放。區管企業中共淘汰重污染企業11家、轉產轉型1家,減少污染生產線兩家,減少鍍種1家。
為了減緩新建、擴建項目對龍崗河、坪山河水環境質量影響,深圳市2010年繼續積極推動“兩河”流域建設項目分級審批工作,其中,全年共審批“兩河”流域建設項目440項,否定了17項。 “兩河”流域2010年各斷面水質綜合污染指數同比有所下降,重金屬指標總體達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