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水利委員會主任蔡其華6日在此間說,過去五年是長江流域水利投入最多、抗災救災成效最大的五年。據統計,“十一五”期間,長江流域的水利基本建設投資再創新高,累計達到1385億元,是“十五”期間總投資的1.8倍,其中中央投資850億元。
蔡其華說,以三峽工程成功實現175米正常蓄水、全面發揮綜合效益為代表的長江流域一大批重點水利工程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經過17年的建設,三峽工程于2010年10月26日成功蓄水至175米正常蓄水位,標志著工程開始全面發揮防洪、發電、航運等綜合效益。
由長江水利委員會組織建設、總投資約50億元的長江重要堤防隱蔽工程已全部移交地方,在近幾年的抗洪實踐中發揮了顯著作用。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設進展順利。其中,丹江口大壩加高工程、興隆樞紐、陶岔渠首、穿黃工程等建設進展迅速,庫區移民工作穩步推進,目前已有14.9萬移民得到妥善安置。
蔡其華說,過去五年間,長江流域的荊江河勢控制應急工程和陸水水利樞紐除險加固工程全面完成,洞庭湖與鄱陽湖的綜合治理、長江中下游河道整治、病險水庫除險加固、蓄滯洪區建設等重點水利工程也在積極推進。與此同時,流域內的清江水布埡、烏江構皮灘、嘉陵江亭子口、雅礱江錦屏等流域內一批大型水利工程相繼開工或建成。
過去五年間,長江水利委員會多次在急難險重任務中發揮重要作用,流域防汛抗旱減災工作取得突出成績。蔡其華說,“十一五”期間,長江水利委員會堅持以人為本,努力實現由洪水控制向洪水管理轉變,充分發揮長江防總的統籌協調和流域機構的技術支撐作用,有效應對了2006年漢江秋汛、2008年滁河大水、2010年長江流域區域性大洪水,最大程度地減輕了災害損失,保障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抗旱方面,2007年在長江流域枯水期首次實現了川渝跨省調水;2009年對三峽水庫等大型水庫實施應急調度,緩解了中下游旱情;2010年積極應對了西南五省大旱。另外,還憑借豐富的救災經驗和技術優勢,舉全委之力,攻堅克難,圓滿完成了四川汶川、青海玉樹水利抗震救災和甘肅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搶險救災等各項任務,得到各級領導的充分肯定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長江水利委員會玉樹抗震救災工作組還被中共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聯合授予“全國抗震救災英雄集體”稱號.(記者:楊希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