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冬天北京的雪總是遲遲不來,讓很多喜歡玩雪的人望眼欲穿。不過北四環(huán)邊上的鳥巢卻是里里外外一片銀裝素裹、冰天雪地的景象,游客可以在這里打雪仗、拉雪圈,也可以投冰壺、溜冰,甚至還可以在110米長的初級雪道上體驗一把滑雪的感覺,這可是在北京市區(qū)唯一可以玩到滑雪的地方。人們笑稱,雖然北京無雪,但鳥巢已經(jīng)變成了“雪巢”。
北京無雪,可鳥巢的雪是從哪里來的呢?
2到3周時間緊急“搶雪”
王世剛是北京懷北國際滑雪場的項目總監(jiān),他的另一個身份也可以形象地稱為“給鳥巢披上雪衣的魔術師”。從11月底開始,他和他的160人造雪團隊就一直駐扎在鳥巢,所以談起“雪巢”,沒人比他更有發(fā)言權。
給鳥巢造雪景,而且還要適合人們游玩,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王世剛說:“我們造雪的標準,是要給鳥巢內(nèi)場和外場鋪上厚達40厘米的雪,只有達到這個厚度,才可以有效延緩雪的融化速度,同時達到建立游樂項目的要求。”
這樣規(guī)模的雪地,可不是“忽如一夜大雪來”就可以造就的。從11月底到12月初之間2到3周的這段時間,鳥巢就一直處于緊張造雪的階段,這個過程被稱為“搶雪”。而且并不是24小時都可以造雪,因為白天溫度太高,所以大部分時間只能是趁晚上連夜開工。
6萬立方中水成為“雪源”
和自然雪一樣,鳥巢的雪也是由水變過來的。不同的是,鳥巢的雪全部是由經(jīng)過處理的工業(yè)用水,也就是通常人們所說的中水制造而來。王世剛介紹說,要把鳥巢里里外外全部鋪上40厘米厚的積雪,得耗費60000立方米左右的中水。換算一下,相當于需要30個國際標準游泳長池的水量。
有了“雪源”,還得有工具。12臺造雪機成為造雪的主力,只要開動起來,這些大功率的造雪機就可以對經(jīng)過降溫處理后的中水進行冷凝處理,結(jié)成細小的冰晶之后再噴灑出來。“在鳥巢內(nèi)場造雪比外面要困難,因為鳥巢四周都是籠著的,使得鳥巢里面形成一個自然的小氣候,溫度下不來。”所以王世剛他們在鳥巢使用的這些造雪機全部是進口的,每臺造價在30萬元左右。此外,他們每天還要用壓雪車對鳥巢內(nèi)外的雪地進行平整翻新,保持雪面的清潔,而這樣的壓雪車單輛造價就需要百萬元。
250元就可玩轉(zhuǎn)“雪巢”
其實把鳥巢打扮成“雪巢”也并非今年的首創(chuàng),從去年已經(jīng)開始了,只不過今年的“雪巢”和去年比起來服務更加完善。王世剛說:“今年我們除了豐富運動競技項目外,還增加了很多偏重于兒童和家庭的雪地娛樂項目,而且在內(nèi)外場的連接處還設置了美食街和精品店等等。”
價錢方面,普通人來“雪巢”玩轉(zhuǎn)一圈,人均只需要250元左右的價格,這里面包含了180元“雪巢”內(nèi)外場通票和一些單收費項目以及吃飯的費用。王世剛說:“我們想用更好的服務,來培養(yǎng)鳥巢冬季體驗型消費的市場,要不然整個冬天鳥巢只能讓人參觀就太浪費了。”